退休之后啊,生了一场病,我才算是彻底明白了:身体要是不好的话,可千万别到处跟人说去。
我这退休都已经三年了。以前啊,我在小区里那就是个被大家夸的健康榜样,可现在呢?整天唉声叹气,就跟个病秧子似的。
为啥会这样啊?就因为我傻,把体检报告当成社交的资本了,到处跟人说。
上周呢,我在小区花园里碰到退休的李叔,他指着我说:“老张啊,你这病名现在比退休金传得都快。”他的话就像一盆冷水,一下子就把我浇醒了。
我这才反应过来啊,病痛可不是啥值得显摆的东西,那是得好好藏着掖着的隐私啊。
一、病从口出的不良后果
咱先说说这病从口出都有啥不好的后果吧。
去年我体检的时候,发现血糖有点高。我这人啊,也不知咋想的,迷迷糊糊就在业主群里发了张化验单,还配了句话:“中年危机提前到啦。”
这一下可热闹了。
第二天啊,物业的王主任专门跑到我家来给我送药方,对门的刘婶非要给我熬中药,那阵仗就像我得了啥绝症似的。
还有啊,广场舞的张姐,本来每天就盯着我们锻炼呢,从那以后就更变本加厉了,每天都盯着我晨练。
更离谱的是那个送快递的小哥,送牛奶的时候,硬是塞给我两盒啥“三高专用”的保健品,还说他表哥吃了三个月,腿脚都利索多了。
你看看,这些人所谓的“关心”背后,指不定藏着啥心思呢。
上周我在菜市场碰见刘婶和张姐在那小声嘀咕,我就听见刘婶说:“老张这病啊,看来得长期吃药了,等他儿子回老家那阵儿……”
我一听赶紧加快脚步走了,假装没听见。
这事儿啊,让我想起以前的老邻居陈伯。他当年把肺癌确诊单拍在家族群里,结果呢,清明节扫墓的时候,他三个儿子就因为医药费的事儿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差点就打起来了。
二、自己的健康自己守护
所以啊,我现在有了自己的三不原则:不提病史、不晒药单、不聊医嘱。
就拿晨练的时候来说吧,王大爷问我体检结果,我就笑着说:“医生说我肠胃不太好,最近就吃点小米粥养养就行。”
你猜怎么着?他还真给我推荐了五谷磨房的食谱,还送了我两袋有机小米呢。
我发现啊,这种模棱两可的做法反而有不少好处。
上周社区组织健康讲座,我坐在后排玩手机呢,前排的赵阿姨突然转过头来问我:“张哥,听说你最近在学八段锦呢?快教教我怎么摆云手吧。”
你看,现在我们每周三都在河边练太极,这可比天天听那些人说“你这病得多喝枸杞”有意思多了。
咱得自己把健康的事儿管起来啊。
我买了个电子手环,每天都记着血压多少、走了多少步、睡得好不好。
手机备忘录里还专门建了个“健康日志”,从吃的到心情咋样,我都记着。
上周我发现静息心率有点高,马上就把晨练的强度给调整了。
这可比听那些邻居的偏方靠谱多了。
我还记得心理学上有个词儿叫“自我实现预言”,啥意思呢?就是说你老觉得自己有病,身体啊真的就会变得像你说的那样。
我现在就总说:“我最近精力可充沛了,跟25岁似的。”
你还别说,我发现我真能连着走两个小时呢。
这让我想起养老院的王奶奶,她总是说自己“我这身子骨啊,比年轻人还棒”,88岁了还能爬山看日出呢。
前几天我在医院碰到退休的周老师,她正在给女儿打电话呢,说:“妈今天血压可稳了,你爸的降压药就别往家送了。”
说完我就瞧见她偷偷问我:“你上次开的钙片还剩不剩啊?”
这让我想起《论语》里那句话,“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健康这事儿啊,本来就是自己的,没必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哪儿不行。
三、把健康掌控在自己手中
我现在啊,把退休金分成三份。
一份用来平常生活开销,一份存起来当旅行基金,还有一份悄悄地存到我儿子名下的医疗账户里。
上周我在海南晒太阳的时候,收到邻居群的消息说刘婶在朋友圈晒她的降糖药。
我看着那大海和蓝天,忍不住就笑了。
这让我更加觉得啊,病痛就像是隐私一样,得捂住了,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生活里那些美好的东西。
退休后的生活啊,就像养一盆兰花一样。
要是老是在大太阳下晒着,叶子肯定会被灼伤的;
要是一直放在阴暗的角落里呢,又会只剩下个空盆子。
病痛啊,那是得小心翼翼呵护着的隐私,健康才是值得拿出来显摆的勋章呢。
当你学会了把自己的健康掌控在手里,把病痛锁在心里,那些真正关心你的人啊,就会变成帮你遮风挡雨的伞,而不是来窥探你隐私的探照灯了。
人这一辈子啊,到了下半场,最珍贵的东西,可不是退休金,而是能自己掌控生活的那种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