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目前有3000余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为帮助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解决停车难、休憩难、进小区难等问题,同时鼓励引导他们利用走街串巷的职业优势融入基层治理,淮南市在城市中心商圈田家庵区朝阳街道建设了全市首批“骑手友好街区”,围绕实现信息友好、环境友好、人际友好、融入友好、氛围友好“五个友好”,推动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与社区“双向奔赴”。
信息友好共享
“点对点”更快捷
“以前龙湖中心小区订单多,配送压力大,但是楼牌号不够明显,不熟悉小区地形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经常会走错路。现在通过线路图,可以一目了然地查找具体楼栋、最便捷省时的路线,极大地提高了整体配送效率。”在看到“骑手友好线路图”后,外卖配送员李晨开心地说。
社区党组织绘制“骑手友好线路图”,标注小区出入口、充电桩、楼栋分布、建议停车位、“暖新驿站”等信息,实现“亮牌指路”,助力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好找路、好配送。截至目前,朝阳街道已有23个小区公布了“骑手友好线路图”。同时,美团外卖、顺丰速运等公司也组织外卖配送员和快递员主动到朝阳街道和电力社区等地备案。
环境友好共善
“心连心”传温暖
“我从来没想过能在大夏天免费喝上冰镇矿泉水!”快递员王强说。“现在我们看到‘暖新商户’的牌子,凭佩戴的头盔,就能享受到8折左右的用餐优惠,真是太好了。店内还提供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解暑用品,‘骑手友好社区’真贴心,让我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认同感和温暖。”外卖配送员程坤感叹道。
在“骑手友好街区”内,淮南市还打造了37个“暖新驿站”,设立9个“暖新补给站”,2个爱心冰箱,评选19家挂牌“暖新商户”,所有药房、社区卫生院均免费为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提供量血压、测体温、24小时线上健康咨询等服务,同时在人流量大、没有停车位的商圈设置8处临时停车点……一系列举措,有效解决了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休息难、喝水难、用餐难、停车难等突出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全方位的友好。
人际友好共情
“手拉手”近距离
“我父母在老家,平时我白天送外卖,妻子也工作,孩子暑假没人带成了大难题,是社区帮我解决了后顾之忧。”外卖配送员李力说。
电力社区在开展暑期托管志愿活动时,优先考虑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这个群体,他们的孩子不受托管班名额上限限制,随送随收。截至目前,“骑手友好街区”内共开展暑假托管班11个,开展儿童志愿服务活动32次,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群体子女参加41人次。电力社区党组织还积极邀请党员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参加党组织活动。今年“七一”期间,有14名党员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参加了社区举办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他们带头发布“遵守交通规则、礼貌乘坐电梯、规范停放车辆、沿途顺手帮忙”倡议,组织开展以“亮身份、做承诺、优服务”为主题的“‘骑’心协力先锋有我”活动,带动快递员、外卖配送员文明配送。
融入友好共治
“实打实”起作用
朝阳街道舜耕社区党委书记刘霞说:“快递员张兵每天早晨配送快递时都会在小区里转一转,查看结对联系的独居老人是否都拉开窗帘,如果发现有老人没有拉开窗帘,便立刻上门询问情况,这个‘窗帘之约’是爱和责任的接力。”
朝阳街道选聘40余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兼任11个社区的网格员。他们将日常配送工作与社会面巡查相结合,通过“随手拍”和网格微信群等向社区反馈小区环境、居民求助、飞线充电、停车管理等问题220余条。聘请30余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让他们在取餐过程中观察商家加工制作、清洗消毒、卫生管理等情况,发现问题直接线上反映,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街道、社区还定期召开“骑手议事会”,倾听需求,征求基层治理的意见建议。目前,已征求关于小区物业、停车等方面意见建议32条。
氛围友好共建
“面对面”解难题
“受聘为观察员,我将认真履行职责,深入感受街区友好度,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切实为友好街区建设贡献力量。”7月17日,快递员史志厂有了新身份,作为受聘的“友好街区观察员”代表,说出自己的心声。
据了解,田家庵区委社会工作部与淮南市外卖配送行业党委、快递行业党委联合签订《骑手友好街区共建备忘录》,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配送企业、物业企业等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协商解决问题。为确保友好效果,选聘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外卖配送员代表等6人担任“友好街区观察员”,定期体验评价街区友好度。6名观察员已完成首轮友好度评价,提出了“打造骑手友好商户、丰富暖‘新’服务、推动骑手融入治理”等意见16条。
淮南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建设“骑手友好街区”可以让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切身感受到党的关爱和城市治理的温度,各相关单位也将进一步树牢关心关爱理念,把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聚起来、把资源统起来、把力量凝起来,切实把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这道城市风景线打造好、呵护好,共同开创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新局面。
(来源:《中国社区报》)
监制|刘亮
审核|张生燕
责编|白腾 刘强
编 辑|崔春娥 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