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图片均源自网络,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我经营着一家小小的快递站。

三年来,它不仅是村民们收发快递的驿站,更是乡邻间互帮互助的见证。

然而,一个从城里回来的人,却让这份温情瞬间崩塌。

当我摘下快递站的招牌时,没想到等待我的,会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



01

我眼看着最后一个快递被交到村民手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个维持了三年的快递站,终于要画上句号了。

收拾货架的时候,我的手指无意间划过柜台边缘那道浅浅的划痕,那是三年前开业第一天留下的。回想起当初开设快递站的初衷,不禁觉得有些讽刺。

事情要从三年前说起。那时候,我们石河村离镇上足有二十多里地,村子里的老人常常因为取不到快递而发愁。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张大爷站在村口,手里拿着一个已经发臭的生鲜快递包裹,满脸失望。原来是他儿子从城里给他寄的海鲜,可是包裹放在镇上的快递站,老人家腿脚不便,没法及时去取,等他好不容易坐车去镇上时,里面的海鲜已经坏了。

"唉,这快递啊,就是不方便。"张大爷叹着气说,"要是村里能有个快递站就好了。"他的话让我心里一动。

那天晚上,我和丈夫张铭商量这事。"你看咱们村这么大,老人小孩这么多,要是能在村里开个快递站,不就能帮大家解决问题了吗?"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张铭在镇上经营着一家超市,生意做得不错,跟当地的快递员都很熟。"行啊,你要是想做,我支持你。我每天下班的时候可以把快递带回来。"他很快就同意了我的提议。就这样,石河村第一家快递站开业了。

开业那天,我特意买了一束花摆在柜台上。村民们得知消息,纷纷过来看热闹。

"刘琴,你这个想法好啊!"

"是啊是啊,以后咱们取个快递就不用跑那么远了。"乡亲们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支持。村民们不用再大老远跑到镇上取快递,来了包裹,我就给他们发信息,他们随时可以来取。

虽然每个快递只收五毛钱的服务费,但看到乡亲们脸上的笑容,我觉得很值得。

特别是那些老人家,每次来取快递都要跟我聊上半天,说说儿女的近况,话里话外都是对这个快递站的感激。



渐渐地,村里人网购的越来越多了。有时候忙起来,我一个人要忙到晚上九点多才能把所有快递整理好。

张铭心疼我,说要请个帮手,被我拒绝了。"咱们村就这么大,一个人就够了,再请人工钱都赚不回来。"

日子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过着,直到李娟的出现。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正在整理刚到的快递,突然听见高跟鞋的声音。抬头一看,是个穿着光鲜的女人,踩着细高跟,一脸傲气地走了进来。

"你就是刘琴吧?"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屑,"我是李娟,刚从城里回来。"她说这话的时候特意加重了"城里"两个字。

我点点头:"你好,找我有事吗?"

"当然有事。"她环视了一圈快递站,皱着眉头说,"你这快递站也太落后了,连个送货上门的服务都没有,这在城里是要被投诉的。"

我愣了一下,解释道:"我这里就我一个人,每天的快递也不少,实在没精力送货上门。而且我们村子也不大,大家来取快递也很方便。再说了,收费才五毛钱,送货上门的话成本就太高了。"

"呵,那是你没见识。"她冷笑一声,手指敲打着柜台,"城里的快递都是送货上门的,你这样做是不合规矩的。五毛钱一个快递,一天几十个快递,你少说也有几十块的收入,这么多钱还不够你跑腿的?要是你再不改,我就去投诉你。"

02

我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一场风波的开端。李娟果然说到做到,第二天就联系了快递公司的投诉部门。

更要命的是,她开始在村里散布谣言,说我靠着快递站发了大财,却不愿意为村民服务。

"你们看她戴的金项链,穿的名牌衣服,哪一样不是靠咱们的钱买的?"一天,我在快递站外听到李娟对着一群村民说,"城里人都能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凭什么我们农村人就不行?她这是瞧不起咱们农村人!"

这些话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村里传开了。渐渐地,我发现来取快递的村民看我的眼神都变了。有的人甚至当着我的面数落:"刘琴,你这些年靠我们可没少挣钱啊,现在让你送个快递都不愿意,你这心也太黑了。"

我原本以为,相处了这么多年的乡亲们会明辨是非。可是人性就是这么奇怪,当有人说你占了他们的便宜时,曾经的情分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原来那些经常和我唠家常的大爷大妈,现在见了我都绕道走。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那天早上我打开快递站的门,发现十几个村民站在门口。他们个个脸色不善,为首的就是李娟。

没等我说话,他们就冲进来开始推倒货架,把快递扔得到处都是。

"刘琴,你不是不愿意送货上门吗?不就仗着你男人在镇上有个超市吗?看你这快递站还能开多久!"有人大声嚷嚷着。

我赶紧去拦,"这些可都是你们的快递啊,要是摔坏了怎么办?"可没人理会我,有人还把我推到一边。



李娟站在人群中,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刘琴,识相的就赶紧改,不然有你好看!"

看着散落一地的快递,我突然感到一阵心累。这三年来,我每天早起晚睡,整理快递、发信息、接待村民,就是想让大家的生活更方便一点。

我记得下雨天,老刘婶来取快递,我还特意给她打伞送到门口;张大爷的包裹太重,我都是主动帮他搬回家。

可现在,这些付出在他们眼里,却变成了占便宜。

当天晚上,我跟张铭商量后,决定关掉快递站。"以后我去帮你打理超市吧,这快递站我是真的不想开了。"我说着说着就哭了。张铭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把我搂在怀里,轻轻拍着我的后背。

第二天一早,我就开始挨家挨户送快递。这是最后一批快递了,我想把它们都安全送到村民手中。

轮到李娟家时,她正在院子里浇花,看到我送快递来,还冷嘲热讽:"这不是挺会送的吗?早这样不就得了,何必让大家闹到这个地步?"

我平静地把快递递给她:"李小姐,这是你最后一个快递了,以后就麻烦你去镇上取吧。"说完转身就走,没理会她在后面的叫嚷。

那天下午,张铭就把快递站的招牌摘了下来,我在门上贴了一张告示:即日起快递站关闭。

看着那个陪伴了我三年的小店,我忽然想起了第一天开业时那束花,不知不觉眼泪又掉了下来。

03

接下来的日子,村民们渐渐发现不对劲了。他们收到的快递短信上,取件地点全都变成了镇上的快递站。

这意味着他们又要像以前一样,坐半个小时的车去镇上取快递。

"刘琴!刘琴!"一天早上,我正要出门,就听见外面有人在喊。

打开门一看,是村里的王婶,手里拿着一个快递通知单。"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快递要去镇上取?这大热天的,要我跑那么远?"

我平静地回答:"快递站我已经不开了,你们的快递自然要去镇上取。再说了,不是有人说我靠快递站发财吗?那这个发财的机会,我就让给别人吧。"

看到我这个态度,村民们把目光转向了李娟

"李娟,你不是说城里的快递站都很好吗?要不你来开一个?反正你在城里见多识广,肯定比刘琴会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