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他们,是西部计划中跃动的“志愿红”,在村寨巷陌传递温暖;是守护万家灯火的“藏青蓝”,用脚步丈量平安的尺度;是穿梭于洱海生态廊道的“青绿使者”,以科技为笔描绘山水画卷;更是扎根阡陌的“新农人”,让智慧农业在古村落抽穗扬花。他们,将炽热理想浸染成苍洱间的奋斗底色。
他们,让百年老宅在咖啡香中苏醒,用数字技术重构扎染工坊的经纬,将国际视野注入千年茶马古道。从投行精英变身民宿主理人,从硅谷工程师转型为智慧农业创客。他们,跨越山海追梦而来,用多元文化让传统与创新在苍洱之间破界共生,正将异乡的故事续写成新的大理叙事。
当本土根系与外来养分深度交融,便生长出更具韧性的年轻力量。大理融媒联合共青团大理市委近期推出【青年·大理】专栏,以全媒体视角捕捉青春群像,见证青年与大理的同频共振。今日推出第十期《青年•大理 | 基层刑警汪奇华:身份与职责在变,从警的初心和为民的决心不变》。
“喂,你好,凤仪派出所,请问有什么事?”见到汪奇华时,他正在接警台前值班。接到警情后,他马上带上装备,跟同事一起出警。
“我们一年大概能接一千多台警,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多台。”在基层的工作,汪奇华总是习惯用跑的。
汪奇华出生于1998年,2021年6月从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后,他准备到大理市公安局参加工作,还未来得及到大理市公安局报到,汪奇华就接到通知,他被抽调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公安局参与援边抗疫工作。
汪奇华在瑞丽时
他加入瑞丽市公安局“绕关避卡”突击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高速公路沿线进行巡逻,对沿线的拦网进行检查,防范和打击绕关避卡、偷渡等违法犯罪行为。”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这座西南边陲小城国境线长达近170公里。汪奇华下定决心,在特殊时期,一定要守好“国门”。仅2022年上半年,汪奇华就发现并参与整改高速道路旁疑似偷渡人员出入的隐患、漏洞共计70余处,查获涉嫌绕关避卡、偷渡人员27人、非法销售玉石人员18人。
汪奇华在瑞丽巡逻时
在一次次与违法犯罪“交手”的过程中,汪奇华越来越意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他积极响应大理市公安局民警学法考证的号召,援边抗疫的工作利用休息时间,努力学习法律理论知识,并参加了2023年度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考取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凭借着优异的表现,在援边抗疫期间,汪奇华被云南省公安厅、瑞丽市公安局通报表扬4次。
2023年1月,汪奇华结束了一年多的援边抗疫工作,回到了大理市,他先后在湾桥派出所、凤仪派出所工作。别看汪警官年纪不大,他可是所里有名的“破案能手”。从参加工作至今,共计处理警情1000余起,成功调解各类纠纷近200台,参与办理刑事、行政案件200余件。
汪奇华在基层工作
凤仪派出所副所长、刑侦中队队长 那文杰
我们刑侦中队目前有三个民警,每年需要处理200起左右的案件。汪奇华是我们所里比较年轻的民警,不仅担任着日常接处警的任务,也负责各类案件的侦破办理工作,他业务能力很强,工作热情也很高,是我们所里的新生力量。
没有惊心动魄的“大事”,基层工作更多的是千头万绪的“小事”,但汪奇华说:“日常接处警在派出所民警工作中只是一件件小事,但是对于一个个家庭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2024年8月至9月,大理市辖区发生系列摩托车卡钳、电动车电瓶被盗案,涉案被盗摩托车卡钳13个、电动车电瓶109个。凤仪派出所经过调查、走访,迅速侦破了案件,并将涉嫌盗窃的6名嫌疑人抓获归案。
汪奇华和同事将追回的赃物归还受害者
案件侦破了,但汪奇华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他发现6名嫌疑人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人,汪奇华认为,惩罚只是一种手段,对于未成年的嫌疑人,正确的引导教育更加重要。“很多时候我喜欢跟嫌疑人交流,就像这次盗窃案,都是小孩子,最大的其实也才19岁。我和这几个嫌疑人的家长交流过,也和他们谈过,了解他们在经过公安机关打击处理后想法有没有什么变化,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他们,让他们不再继续做违法犯罪的事。”
一场犯罪,涉及的不仅是被害人和嫌疑人,也牵连了一个个家庭,“办完一台案子,嫌疑人归案,我会有成就感;当嫌疑人经过教育改正,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更有成就感。选择公安工作,不是因为它光芒万丈,而是因为心中燃着守护万家灯火的火种。”
从警三年,汪奇华不断经历、收获和成长。“从预备警官到人民警察、从援边抗疫到扎根基层,变的是身份与职责,不变的是我从警的初心和为民的决心。”当有人问起他参加工作以来有什么感悟,汪奇华这样说。
记者:韩玉婷 赵正银
编辑:向红玉
值周:胡亚玲 杨丹妮
主编: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