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的双重身份。清明节时,春光明媚,也适合走出家门,亲近大自然。清明节的诸多习俗中,便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拔河等多种户外活动。古代,寺庙主要是用来祈福祭祀的,本身自带仪式感和庄重感。现在,虽然很多地方的寺庙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但是这种庄重感早已在我们的思维中根深蒂固,难以磨灭。
来到此处,便油然而生一种对神明的敬畏。无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还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中国的寺庙多建在山林间,自有一种“深山藏古寺”的格调,一种超脱物外的气质。在这样的意境中,相信每个人都会安静下来,仿佛这样自己也可以进入禅的境界。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历史最悠久的建筑都有教堂或寺庙。对人类来说,寺庙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信仰。
而在北京藏着一个地方,这里被称为北京最诡异的庙宇。大殿里神像让人心惊胆颤,看到了什么? 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北京最诡异的庙宇到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着哪些少为人知的秘密?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东岳庙的那些事。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年),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由元代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吴全节出资修建,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
还未建成时张留孙就已羽化,其弟子吴全节继承师志继续修建,元至治三年(1323年)终于建成,皇帝赐名“东岳仁圣宫”,建成至今七百多年。之后历代皇帝又多次出资修缮东岳庙,每每增设新殿、刻石立碑、撰写匾额,因此东岳庙逐渐形成了“三多”的特点,即神像多、碑刻多、楹联匾额多,其中著名的有元代赵孟頫撰写的“张留孙道行碑”、张居正撰文的《敕修东岳庙碑记》,还有康熙、乾隆新题的御碑。
后经明清两朝不断扩建,逐渐形成中路正院和东西跨院的建筑格局。全庙占地约47400平方米,古建300余间,集中体现了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堪称古建瑰宝。东岳庙曾经为国家祀典之所,民间祭祀活动则更为盛大,成为具有丰厚底蕴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心。1996年,北京东岳庙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成立北京东岳庙管理处和北京民俗博物馆。1999年,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神像多:东岳庙供奉的神祇众多,神像最多时达3000余尊,现已恢复千余尊,这些神管什么的都有,故被称作“神像最多,酬神最易”,前来进香祈福的香客络绎不绝。 碑刻多:原有碑刻160余通,现存近百通。多为民间善会碑刻,记叙了老北京民俗事象。 楹联匾额多:各殿前均挂有楹联、匾额。代表作为“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庙内的“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给游览平添很大乐趣。不仅如此,而且,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春节举办的东岳庙庙会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逢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游园活动。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北京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对于大殿里神像让人心惊胆颤,看到了什么?北京最诡异的庙宇有啥想说的,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