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亚洲旅游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如画江西 风景独好”文化和旅游港澳推介会在香港举办,正式启动“Discover Jiangxi”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暨2025“如画江西 风景独好”港澳宣传推广月活动。
推介会围绕“山水交响 诗韵悠长”“追风江西 红色当燃”“古今交汇 韵味流芳”“打卡江西 活力无限”四个篇章展开,全景式展现赣鄱独特的文旅魅力。如今,这场由江西开始的文旅风潮,正实现从“Follow”(跟随)到“Discover”(探索)的跃迁。
江西的文化自信,厚植于千年的文化传承里,田园诗祖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王勃《滕王阁序》成为千古绝唱;李白先后五次来到庐山,写下40余篇诗词;白居易谪居九江5年,留下370多篇描摹当地风土人情的诗文,记录他与九江的不解之缘。
从思想文化看,江西亦独树一帜。佛学道学在江西这片文化沃土上生根发芽,理学心学分庭抗礼。小小一个江西,占据语文书的半壁江山,中国十大文化大省排名中,江西排名第三。“我们国里头四川和江西两省,向来是产生大文学家的所在。”近代学者梁启超如是说。
得益于身后的文化底蕴,近些年,江西文旅着力于本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其核心策略是将“厚重的历史符号”转化为“可感知的当代叙事”。
2024年9月,江西启动“江西风景独好”港澳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月系列活动,活动期间,香港、澳门两地同步举办文旅推介会、企业对接会及资源洽谈会,覆盖港澳头部文旅企业及传媒机构。与此同时,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旅游集团深化合作,共同在香港中旅观塘门店、澳门中国国际旅行社设立“江西文旅推广中心”,常态化展示江西文旅资源。香港推广中心吸引当地游客成团赴赣,澳门推广中心挂牌后带动赴赣游客同比增长20%,特色线路预订量提升30%。江西各设区市立足本地资源精准发力,如南昌市在香港举办“登场皆英雄,人生何处不‘香’‘洪’”文化旅游推介会,九江市赴港澳地区开展“悠然庐山·诗画九江拥抱大湾区”文化交流活动,景德镇瓷乐队赴澳门演出,赣州市举办“百名香港特殊学生游祖国”活动,形成全省协同推广的合力。
为吸引港澳游客,江西出台系列入境游奖补政策,涵盖景区门票优惠、酒店套餐折扣等方面,并对组织入境游的旅行社给予每人次奖励,省内国家5A级旅游景区对港澳团队门票折扣。
2024年,“全球学子嘉游赣·诗画江西任你行”推出“背诵诗词江西go”全省景区门票减免政策,将古典诗词融入旅游场景,还有龙南围屋的客家擂茶体验、万载古城的烟花非遗秀,将传统技艺转化为沉浸式消费场景。《风起安源》红色沉浸剧、武功山星空露营等年轻化表达,让红色文化突破代际壁垒。
显而易见,江西文旅的“系统性创新”并不止于短期流量,而是瞄准“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长期目标,因此,江西正以茶、瓷、诗为支点,在守正与创新中定义“江西范式”。
2023年全球免税零售数据显示,奢侈品占据跨境消费流量的42%,成为文旅经济的隐形枢纽。它们既是跨文化消费的硬通货,也是本土文化输出的柔性媒介。
而江西,恰好拥有“茶”与“瓷”两大奢侈品“硬通货”。
中国茶的芬芳酝酿了5000年,若要寻个源头,恐怕终将寻到江西,唐代文献《膳夫经手录》记载,婺源、浮梁等地茶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说明早在南北朝时期,江西就已经有了发达的茶市。之后经历水路交易,江西茶文化发扬光大,甚至远播海外。
有数据显示,茶叶是江西婺源重要支柱产业,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超20万亩,年出口茶叶1万余吨,占江西茶叶出口量六成以上。
与茶叶出口分庭抗礼的非那一口“瓷”莫属,从唐宋起,青白瓷茶盏盛行,彼时景德镇瓷器烧制出的青白瓷已名震四方,由宋至今,窑火在景德镇燃烧千年,烧出了景德镇的出尘与入世,也将景德镇推举上了“瓷都”的宝座,一坐就是千年。
如今,江西陶瓷的海外推广正经历“吸引关注”到“深化体验”的质变。深度的文化技术自信转化为文旅新场景。
2024年,江西在香港举办“根与魂——江西非遗展演”,组织景德镇手工制瓷、赣南客家擂茶等非遗传承人驻场表演,并上线“非遗手作体验包”电商平台,推动传统技艺走向世界。
同时,江西的“茶”与“瓷”也高调出海,2024年,江西面向大湾区推出“诗韵江西之旅”“追风江西之旅”“世界遗产之旅”“人文江西之旅”“潮玩江西之旅”5条精品线路,串联滕王阁、庐山、景德镇等核心IP,新增汉服旅拍、陶瓷手作、星空露营等沉浸式体验;做深做精赣鄱文化交流,举办“百名香港校长看内地”考察活动、“香港、澳门学子江西研学之旅”活动。
在通勤地铁挤碎最后一丝喘息时,越来越多人选择寻找自由,当北欧贩卖“hygge”生活哲学时,江西早已将“天人合一”的智慧融入日常。
这并非偶然的文化标签,而是基于生态本底与人文积淀的深层觉醒。江西多山,也多水,这片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赣江滋养的慢生活哲学,正成为文旅产业突围的核心竞争力。
江西的慢,深植于地理基因。武夷山脉与罗霄山脉构筑的天然屏障,造就了鄱阳湖平原的自成一派。春采浮梁茶,夏看婺源云,秋晒篁岭椒,冬制景德瓷,农耕文明的时序美学从未被工业化浪潮冲散。景德镇陶溪川的年轻匠人,仍执着于72道制瓷工序的完整传承,这种对传统工艺的敬畏,恰是快时代最稀缺的文化资本。
江西文旅产业的创新实践正在重构慢生活价值。婺源民宿集群开创“管家式农耕体验”,游客可参与从插秧到碾米的完整农事周期;庐山等名山推出“禅修”项目,将现代解压需求与千年禅宗文化嫁接;滕王阁夜间实景演出突破传统观光模式,用数字光影技术激活历史记忆。这些探索使江西文旅持续攀升新高度。数据显示,2024年,江西接待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增长近14%、14.5%;外省游客占比近三成,过夜游客近四成,创历史新高。
江西慢生活并非停滞,而是文艺为支点撬动海内外资源对流——2025年,江西将紧扣“Discover Jiangxi”主线,以路演、集市等多种形式推介景区资源,力求多层次、全方位展现江西历史人文和大美风光。在港澳地区近150辆公交巴士投放为期一个月的形象广告,依托江西文旅(香港、澳门)推广中心开展线下推介,让“江西元素”融入港澳同胞“生活圈”。
当巴黎用埃菲尔铁塔证明钢铁的浪漫,江西用千年窑火讲述泥土的史诗;当京都靠枯山水输出禅意美学,江西在庐山云雾中藏起三千瀑布。从“Follow Jiangxi”到“Discover Jiangxi”,这个省份终于撕掉“低调”标签,展现出真正的文化贵族底气——不需要鎏金镀银的张扬,只需轻轻展开《只此青绿》般的文旅长卷,世界自会看见那抹“雨过天青云破处”的东方青。
或许这就是江西给世界的启示——最高级的“炫耀”,从来不是声嘶力竭的呼喊,而是让每个来过的人都成为故事的续写者。如今,江西正用属于这个时代的语言,讲述一场持续了五千年的文明史诗。
出 品 人 :李 霞
总 策 划 :马思源
研究员 :保雪菲
责任编辑:李一珊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