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书《手机大脑:让人睡眠好、心情好、脑力好的戒手机指南》。



这本书很薄,三小时左右就能读完。

作者在书中普及了手机成瘾的机制,以及它带来的危害。

他说:手机更像是老虎机,它不断地向人们注射高达300次的多巴胺刺激,让不少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以至无所事事。

成瘾就算了,经常玩手机还会让我们变迟钝,变笨,注意力很难集中,记不住东西等。

也许我们的学习能力倒退不是因为我们年纪大了,而是与经常玩手机有关。

哦,对了,手机发出的蓝光,还会在晚上让大脑误以为,现在是天气晴好适合干活的白天,而发出错误指令,让我们更容易饿,吃进去的东西也更容易转化为脂肪。

也即是说,手机会间接导致我们发胖。

列举了这么多负面影响后,作者又说:离开手机后,很多人的抑郁、焦虑等情绪都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也变好了。

如果以上都不足于让你放下手机,那我就再添一条吧。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点开一个app时,它不会立即打开,而是会在某个画面上停顿几秒后才打开。

这些暗戳戳的设计,都是人为有意设计的。

因为停顿一下是可以刺激我们的多巴胺分泌,从而让我们在手机上在app上停留更长时间。

而我们花进去的所有时间,全部产生了金钱。

都说时间是金钱,但,这是你的时间,等于别人的金钱。

有没有感觉自己被戏耍了?

所以,我现在花在纯粹刷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更多的时间,我用在贴近自己生活的线下爱好和其他活动中。

我希望我的时间,最终是转化为我的资产,而不是别人的。

1)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想要玩手机时就用一件现实中的爱好或活动来代替。

这一招对我来说,还是蛮管用的。

尤其是闲暇时光,我们很容易因为不知道要做什么,而习惯性地刷起了手机。

然后,越是刷手机,就越是没有动力去做点什么。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当我想要拿起手机随便刷一刷的时候,我会先去看看我的便利签。

那些我喜欢做的,想要做的事情,我做了吗?

如果还没有的话,那就先去做完一件再来玩手机吧。

2)我已经习惯把早上刷手机的时间用来运动了。

早上醒来,第一时间拿手机,恐怕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写照。

尤其是周末假期,躺在床上刷刷手机,随便半小时就没了。

说句不好听的,一大早就忙着帮别人赚钱,有这个勤奋劲儿怎么不用在自己身上呢?

所以我前一天晚上就会把手机移出卧室,这样醒来就拿不到手机啦。

然后我还会提前想好第二天醒来后要做什么。

我喜欢早上运动,我就会想好醒来后是去跑步呢,还是在家练瑜伽。

跑步的话就准备好跑步穿的衣服,练瑜伽的话就准备好要练的视频。

安排得越具体,我早上醒来就越容易直奔目标。

对了,《手机大脑》里也说了,运动是戒断手机的法宝。

这么说来,运动真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比玩手机更值得投入。

3)睡觉前,用阅读纸质书或夫妻互动代替玩手机。

一般来说,晚上9点半之后,我就禁止自己玩任何电子产品了。

而且我和先生约定,任何电子产品都不可以带进卧室。

那9点半到睡前这段时间无聊了怎么办?

我在床头放了一本较轻松的书,一个人的时候就读读书,两个人的时候就互动一下。

他给我敲敲腿,我跟他聊聊天,夫妻感情就升温了,默契也巩固了。

4)咱就说,用手机读书也是一个好主意啊。

这样,你就没机会去刷其他app啦。

像我的话,每天约定读书至少1个小时。

得先完成了这个任务,我才可以玩手机。

而且有时候读上瘾了,可能还不止一个小时,自然而然就减少了玩手机。

为了能拿起手机就读书,我还特意把微信读书app放在尽量显眼的地方。

也会关掉其他app的通知,避免读书期间被打扰。

当然啦,如果能阅读纸质书会被用手机看电子书更好。

5)不要再说没时间做饭了,玩手机真的不如做一顿好饭犒劳自己。

在我看来,认认真真做一顿饭,再心满意足地吃完,就是在好好照顾自己了。

花时间刷手机,不如花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

所以,我常常觉得做饭的时间,不能叫“成本”,应该叫“投资”。

6)工作学习的时候,把手机“藏”起来吧。

读过《手机大脑》,我才知道——

原来只是把手机放在旁边,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我们就会忍不住想要拿起来看一看,而没办法集中注意力,而导致工作学习的效率非常低。

所以,我工作期间,学习期间,会刻意把手机藏起来。

要么放在包包里,要么放在抽屉里,在家的话干脆放在隔壁房间去,总之尽量不要让手机出现在视线内。

先集中精力把重要的事情做完,然后再来玩手机,不仅效率高,玩的时候还能心无愧疚。

最后想说,戒断手机后,我感觉生活质量真的提升了不少。

吃饭更香了。

早起不费力了。

运动坚持下来了。

跟朋友和先生的交流更深入了。

可以说,我做到了脚踏实地地生活了。

虽然日子还是很平淡,但心情上很安逸,很快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