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物

过敏季来袭

你都会用吗?

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处处洋溢着生机。然而,对于众多过敏人群而言,这个季节却并不友好。花粉、柳絮肆意飘散,过敏原增多,导致各种过敏症状频繁出现,如鼻痒、打喷嚏、流涕、皮疹、眼睛红肿瘙痒等。

在对抗过敏的过程中,抗过敏药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德路院区药学部主任孟祥云,为大家详细介绍抗过敏用药知识。


一、抗组胺药物:

组胺的“克星”

过敏时,组胺是引发各种症状的“罪魁祸首”。抗组胺药物就像一把锁,抢先和组胺的“钥匙孔”——H1受体结合,让组胺无法发挥作用,从而缓解过敏症状。这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根据研发时间和特点,可分为三代。

0 1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问世时间早,能和组胺争夺H1受体,起到抗过敏的效果。但它有个缺点,容易穿过血脑屏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人嗜睡、乏力、头晕。像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异丙嗪,都属于这一类。

0 2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它对H1受体的选择性更高,而且不容易穿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小,嗜睡等副作用明显减轻。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都是常见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0 3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不仅保持了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小的优点,药效持续时间更长,作用也更强。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就属于这一类。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抗组胺药物会让人嗜睡,影响反应速度和注意力。所以,服药期间千万别开车、操作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以免发生危险。


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过敏炎症的 “刹车”

在过敏反应中,除了组胺,白三烯也是重要的“捣乱分子”。当人体接触过敏原,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会分泌白三烯,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黏液分泌增多,加重炎症反应。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和白三烯受体结合,阻止白三烯发挥作用,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孟鲁司特钠

这是最常用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既能预防和治疗哮喘,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又能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特别适合伴有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扎鲁司特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能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对过敏性鼻炎也有一定疗效。

孟鲁司特钠建议哮喘患者睡前服用,因为哮喘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在每天固定时间服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预防过敏,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时,不能替代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急救药物。


三、糖皮质激素:

强大的抗炎“武器”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它能抑制多种炎症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多个环节减轻过敏炎症。

0 1

外用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乳膏:属于弱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轻度皮肤过敏,比如佩戴金属饰品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涂抹后能缓解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

糠酸莫米松乳膏:中效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更强,适合治疗中度皮肤过敏,像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等。

0 2

吸入用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气雾剂: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能减轻气道和鼻黏膜炎症,缓解哮喘和鼻炎症状。

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哮喘的常用药,抗炎效果好,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少,适合中重度哮喘患者。

0 3

口服及注射用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口服药,适用于严重过敏反应,如严重药物过敏、伴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的急性荨麻疹。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库欣综合征(皮质醇过多综合征)、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密切监测下使用。

地塞米松:可口服或注射,抗炎作用比泼尼松更强,起效更快,常用于抢救严重过敏性休克、重症哮喘持续状态等,但长期或不当使用会增加感染风险,导致内分泌紊乱。

孟主任特别提醒,外用糖皮质激素要根据病情和部位选择合适强度的药物,每天涂抹1-2次。面部等皮肤薄嫩部位,要选择弱效或中效药物,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口服激素类一般早上服用。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声音嘶哑、口咽部念珠菌感染,使用后要及时漱口。此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能突然停药,否则可能出现反跳现象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


四、眼用制剂:

眼部过敏的“救星”

眼部过敏反应多由过敏原刺激眼部结膜等组织引发。针对不同的过敏环节,眼用制剂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该类药物可以迅速减轻眼部瘙痒、结膜充血等症状。常见的药物有: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色甘酸钠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

注意事项:眼用制剂使用时应注意避免滴管接触眼部,防止污染药液。室温保存不得冷冻,有变色或开盖超过28天不得使用。

来源:安徽省疾控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