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遇到很多抑郁症患者,确诊后宁可忍受痛苦,也不愿意服药。
也有很多患者在提到用药时第一个问题就是:医生,吃药会不会长胖?
我们非常理解大家对于健康的担忧和对体型健美的追求。
如何去平衡抗抑郁治疗和身材健康?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为什么抗抑郁药会让你变胖开始。
抗抑郁药物导致体重增加的机制复杂多样。
部分药物(如米氮平)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和激活5-HT2C受体,可能解除大脑对食欲的“刹车机制”,导致患者对碳水化合物的渴望增加。
部分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目前使用较少)可能抑制线粒体功能,降低基础代谢率,让身体进入“节能模式”,即使摄入相同热量,脂肪更易堆积。
长期使用SSRIs(如帕罗西汀)可能干扰瘦素和胰岛素的敏感性,引发糖脂代谢紊乱,形成「脂肪储存优先」的恶性循环。
部分抗抑郁药物可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如拟杆菌门比例下降),导致能量吸收效率提高。
除以上生理机制外,服用抗抑郁药物后,情绪得到改善,食欲变好,社交活动增加,也是体重可能增加的心理和社会原因。
根据《自然》子刊发布的系统评价,结合临床用药经验,以下五种药物需重点关注:
有很多朋友可能会疑惑:
明知这些药会导致发胖,为什么医生还会给我开?
原因很简单:在某些临床场景中,特定药物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我们以大家「吐槽」更多的米氮平为例,尽管有「长胖」风险,米氮平的优势仍存在:
米氮平对食欲减退、睡眠减少、精神运动性迟滞效果显著。
对于失眠患者,米氮平通过阻断5-HT2A受体,可迅速改善睡眠结构,延长深度睡眠时间。
对于厌食患者,例如抑郁伴营养不良者,其刺激食欲的作用反而成为治疗优势。
有研究显示:
米氮平对SSRI/SNRI治疗无效的患者有效率达45%-60%,尤其适合伴有明显焦虑或躯体化症状的患者。
- 心血管安全性高: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 胃肠道友好:极少引起恶心/腹泻(SSRI常见副作用),适合胃肠功能脆弱人群。
想要平衡抗抑郁效果和体重维持,在保证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以下4种方式。
在BMI正常的前提下,可以与医生沟通,尝试选择一些「体重友好型」药物。
如伏硫西汀(Vortioxetine)、安非他酮(Bupropion),一般6个月增重<1kg。
如果已经因为服用抗抑郁药物超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且经医生评估仍需服用可能导致增重的抗抑郁药物,可以考虑联合内分泌门诊进行体重干预。
例如联合某些药物使用可降低42%的体重增加风险,联合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具有一定减重效果。
当然请注意!
具体用药和药物调整都需在精神科医生和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记不可进行药物的擅自使用、增加、减少和停用。
我们始终要记住:控制体重不是对抗治疗,而是优化治疗。
优化治疗的目的不是为了减肥,不是为了追求「苗条美」。
而是:在抗抑郁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证BMI的健康。
千万不要因为怕胖不敢吃药或私自停药。
很多时候和医生的简单沟通就能一扫疑虑和困惑,走向正确的治疗道路~
审核医生:彭旭
插图:金三儿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内容均为科普知识介绍,不含有推荐、证明等广告属性。科普内容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无广告属性。如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或对文中来自网络未能找到出处的图片有版权异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