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一过,清明就来了,天地间阳气渐渐升发,正是给孩子调养的好时机。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一换季就容易感冒、食欲差,甚至个子长得慢。

其实,这背后往往和脾虚、阳气不足有关。

老一辈常说“春吃芽,夏吃瓜”,清明前后正是吃“芽”的好时候。这里说的“芽”,不单指豆芽、香椿芽,更有一味药食同源的——黄芪

黄芪被誉为“补气之长”,既能补脾肺之气,又能升发阳气,适合脾胃虚弱、容易疲乏、反复感冒的孩子。

为了帮家长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今天,特别邀请了著名小儿脾胃专家——李兰铮主任,来分享如何通过中医方法调理。

需要的家长点赞转发关注学起来!



1、“鸡蛋+黄芪”

鸡蛋是家家都有的食材,营养丰富,但很多人不知道,鸡蛋和黄芪搭配,能发挥出“1+1>2”的效果。

中医认为,鸡蛋味甘性平,能补中益气;而黄芪补气更强,两者同煮,黄芪的药性会慢慢渗入鸡蛋,孩子吃蛋喝汤,既能吸收蛋白质,又能把黄芪的补气之力化入脾胃。

具体怎么做?

取黄芪10克,清水浸泡30分钟,与2个带壳鸡蛋一同下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20分钟,关火后把鸡蛋壳轻轻敲裂,再焖10分钟,让药性充分渗透。

这样煮出的黄芪鸡蛋,味道甘甜,孩子更容易接受。每周吃一次,连续一段时间,能明显感觉孩子吃饭香了,手脚暖和了,感冒次数也少了。



为什么黄芪鸡蛋这么管用?

关键在于它补的是“根本”。脾虚的孩子,运化无力,吃再好的东西也吸收不了,反而容易积食生湿。

黄芪的补气作用,就像给脾胃加了一把火,让消化吸收的“动力”更足;而鸡蛋的滋养,又给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黄芪鸡蛋的搭配,先健脾胃,再间接滋养肾气,配合春季阳气生发的大环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大有裨益。

“调理孩子,急不得,贵在坚持。”黄芪鸡蛋汤不是药,却胜过许多补品。它用最平和的方式,一点点补足孩子的气血,驱散寒气,养出阳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