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年初的某一天,香港的各种中小报纸突然刊登了头版,这些上面是这么写着的:

“前军统大员沈醉抵达香港”。

很多香港人对于沈醉并不陌生,因为在1961年的时候,作家罗广斌出版了《红岩》小说,这部小说风靡中国大江南北,在七十年代也传到了香港,这部小说里面讲述了国民党以及共产党的隐蔽战线工作交锋,沈醉作为国民党最大的特务之一,在这部小说里面的剧情,肯定不少。

而在香港的各个‬中‬小报纸刊登沈‬醉‬来到香港的消息的时候,香港的《新晚报》还这样为沈醉美言了几句:

“沈醉将军虽已六十七岁,但身体仍很健康,精神饱满,谈笑风生,并不像传说中和小说《红岩》中描写的杀人不眨眼的‘严醉’那样可怕。”

到了香港的时候,沈醉看到了这些报纸上面看到的消息,也不禁笑了起来,而在香港的时候,很多老朋友都约他见面,其中一位老朋友带着孙女来与沈醉见面,老友教导孙女喊人,没想到,小女孩童言无忌,第一时间就问出了:

“沈醉爷爷,您当年为什么要用竹签扎江姐”。



听到了这句话之后,沈醉和老友对视了一眼,然后也笑了出来,他蹲下来告诉小女孩:

“你听到的故事呢,其实不是爷爷做的,这都是小说写出来的,但是这件事情也确实是有,做这件事情的人,是另一个大特务,他的名字叫做徐远举”。

沈醉随后给小女孩讲起了徐远举在重庆审讯江姐的故事,沈醉所说的,并不是小说的情节,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

在沈醉娓娓道来中,小女孩才知道当年江姐所经历的一切。

沈醉说完之后也是感叹不已,因为徐远举已经不在了,而且他这一次的香港之行,也给他的人生写满了到达终点之前的最后一个段落。



回想起自己这么多年的特务人生,其实沈醉的心里很感慨,别人对他的误会,是他人生的一部分,而其他部分,也同样非常重要。

沈醉出生于1914年6月3日,原籍湖南湘潭,他的家庭背景颇为复杂,父亲沈俊卿是个靠祖业生活的公子哥,因酒色过度早逝,母亲罗裙则是南社成员,喜好诗词。

她以李清照《如梦令》中“沈醉不知归路”一句为他取名,寄托了对儿子的期望。

沈醉幼年时,母亲教他背诵唐诗,他能熟练背下许多篇章。

七岁时,他进入湘潭县第一小学读书,后来转到长沙修业小学,他的学业成绩优异,若未考到第一名,他回家总会独自哭泣。

他还学会了南拳,展现出过人的毅力。



沈醉的武功高强,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事情,其实在国民党所有特务里面,沈醉的功夫是最厉害的,很多日本人以及特务都领教过沈醉的高招,戴笠当年就认为,沈醉就是一个天生的特务人才。

但‬1926年,随着湖南农民运动兴起,沈醉受到影响,因为当时的革命浪潮非常浩浩荡荡,湖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最为浓厚的地方,沈醉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地主给百姓带来的压迫,不过戏剧性的是,他家是地主家庭。

所以,他曾带着同学到家中,当着父亲的面高喊“打倒土豪劣绅”,场面非常滑稽。

1932年初,十八岁的沈醉在长沙文艺中学上初中,但‬他因参与学潮,与高年级学生一起被学校开除。

没有了书读,沈罪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于是,他只身前往上海投奔姐夫余乐醒和姐姐沈锦辉。



说到余乐醒‬,这又是一个不得不提的特别人物。

早年间,余乐醒曾赴法勤工俭学,又在苏联留学,北伐时担任叶挺独立团教导员,但在‬“四·一二事变”后,余乐醒叛变革命,加入军统,屠杀共产主义者。

他因多才多艺受到戴笠重用,当时担任复兴社特务处上海特区区长,而‬沈醉的姐姐沈锦辉则是湖南湘雅学院毕业生,北伐时做过随军医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余乐醒‬,然后跟他结婚。

沈醉抵达上海后,余乐醒将他引入军统特务组织,他在余乐醒身边担任交通联络员,开始了特务生涯。



1933年5月,沈醉被戴笠亲自提拔为上海特区法租界情报组组长,为了掩盖身份,他对外宣称自己是湖南湘光通讯社驻沪办事处记者,化名陈仓。

他挎着照相机,频繁出入各种场合,采访各界人士,实则收集情报,他曾两次寄出手枪子弹恐吓宋庆龄,试图逼她离开法租界,他还了解到宋庆龄家有个年轻女佣,便设计“美男计”勾引女佣,企图获取情报。

但‬沈醉‬的‬计划暴露,阴谋未能成功。

失败后,他向戴笠献计,提议制造“车祸”撞伤宋庆龄,让她在医院长期住院,甚至通过医务人员下手,使她不死不活地拖下去。

这一计划虽未实施,却显示出沈醉‬手段的毒辣。



1935年初,沈醉被戴笠任命为淞沪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少校行动组组长,担任了‬组长之后,他决心练好枪法,加入上海骑射会,每天在侦察大队部的甬道里练习射击,打出几十发子弹。

而后,他亲自参与追捕、绑架和暗杀活动,无论是“政治犯”还是刑事犯,他都毫不手软,有机会时,他甚至将被捕的活人当作射击靶子。

后来,他成为军统内能双手使枪的“神枪手”。

他还研究出一套“政治绑架”方法:

当被绑架者挣扎时,一人打开车门,一人用手枪抵住腰背,一人猛击小腹,使其弯腰,再由另一人按住上身,车内的人迅速拉入,这种方法经过训练,特务们只需一两分钟便可完成。



他还开发“软性”抓人手段,带领行动组设计新花招,使被绑架者在懵懂中被带走。

沈醉曾训练两名年轻女特务,在人多处实施绑架。

一次,目标在法租界悠闲行走,一名女特务上前扇他耳光,揪住衣领大骂:

“你这个没良心的,扔下我母子在外胡搞!”

另一女特务则在围观人群中劝说:

“大哥,你两口子快回家吵吧。”

装作围观者的特务趁机将目标推入汽车,在哄笑声中完成绑架,另一次,他为绑架桂系特务头子陈大安亲自出马,他穿着便装侦察陈的行踪,见陈大安‬走向‬出租车行,便抢先叫车,帮助司机打扫车辆,陈大安‬误以为他是车行助手,上车后,沈醉坐在司机旁。



车开出一段,他叫停,两名助手持枪上车,陈大安束手就擒。

沈醉还多次主持残酷审讯,使用“双指吊”“炒排骨”“老虎凳”等刑罚,他曾深夜带队包围法租界一幢四层楼,搜捕一名共产主义地下工作者。

房间内无人,他摸到被子尚有余温,判断人未走远,他发现天窗通向屋顶,便爬上去,一人从烟囱处扑出,抱住他的腰,两人搏斗后从屋顶摔下,对方先落地身亡,沈醉被竹竿挡了一下,落在对方身上,仅左眼受伤,留下疤痕。

他死里逃生后,继续反共活动,其中包括轰动中外的“怪西人案”。

他根据线索逮捕一名“第三国际”特派员,因查不清身份,案情闹得沸沸扬扬。

不过,沈醉也并不是只会对着共产党人下手。



1937年,在“七·七事变”后,他带领潜伏组进入上海虹口区,侦察日本军情,他发现一处弹药库,报告上级,中国军队炮轰成功,但平民也受损失,而‬他雇潜水员炸日军舰未果,因此他又亲自带队在空楼装炸弹,引诱并炸死几名日本兵。

抗日战争初期,沈醉在湖南临澧担任“临训班”行动术中校教官,教授逮捕、暗杀等课程,他带女生队学游泳时,救下险些溺水的粟燕萍,两人相爱并订婚。

1938年8月,粟燕萍毕业后在军统长沙站工作,沈醉调任常桃警备司令部稽查处上校处长。

1941年初,他因下属贪污被撤职,前往重庆。

在重庆,沈醉被戴笠任命为警察局侦缉队长。

到了重庆之后,他扩编队伍,成立直属队监视《新华日报》和郭沫若等人,四个月后,他调任卫戍司令部稽查处上校督察长,两个月后升副处长。



1942年冬,他成为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任职六年。

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协助戴笠修建“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逼死煤窑主人,将其改造成“活棺材”。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沈醉又变回了那个专门反对我党的国民党大特务。

1946年戴笠死后,他拉拢郑介民妻子柯淑芬,帮助毛人凤上位,只不过,毛人凤显然对沈醉‬并不放心,1948年,沈‬醉‬被调往昆明,担任保密局云南站站长。

1949年,沈醉接到暗杀李宗仁和杨杰等人的命令,但‬他却‬犹豫未杀杨杰。

他犹豫并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他的母亲斥责:

“你若再杀人,我便与你断绝关系。”



同年12月9日,卢汉起义,他被软禁后起草通电,号召部下投降,只不过,沈‬醉‬在国民党阵营之中也被人所讨厌,毕竟国民党的特务,在哪里都不受欢迎,所以他的起义‬名字也被涂掉了,1950年,他被押往重庆,1957年转至北京功德林,1960年才‬获特赦。

在‬特赦‬之后‬,他在政协文史委员会任职,撰写《我所知道的戴笠》等作品。

1980年,经过中央的调查和平反‬,他被认定为起义将领,恢复厅‬级‬待遇,1981年,他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整理三百万字资料,出版多部著作。

也是在不久之后,他前往香港与前妻粟燕萍见面,这一次见面,两个人放下了所有的过去,互称兄妹,也同样是在香港之行中,沈‬醉‬见了很多的老朋友,并且给前面提到的老友的孙女,解释了自己和徐远举‬的区别。



沈醉后来拒绝了所有老友的挽留,决定回到北京生活,当他离开香港的时候,他回头看去,年轻的时候他来过很多次香港,但每一次离开都总觉得还会回来,可这一次,他心中却没了底气。

沈醉还会回来,但是少年,不会再回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