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读《红楼梦》,诧异于林如海逝世、黛玉奔丧,书中只说“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无一字写及敏感忧郁的黛玉经历丧母重又失祜,该是怎样摧折心肝地悲痛。



程乙本《红楼梦》林黛玉绣像

后来渐渐理解,一方面,曹公节制笔墨,所谓“字越少,事越大”,失去至亲这样的人间巨痛,因人人心中有,反倒不用渲染;另一方面,与亲人死别的伤痛,会在日后漫长的岁月中慢慢地渗出,向天长日久中弥散,可不必着急抒发;林妹妹双泪不干,纵然是为宝玉还泪,但其中必定也有一部分是为思念双亲而流,多少次,黛玉自伤身世,“作司马牛之叹”,便是对其思念过世慈亲的不写之写吧。

关于缅怀逝者,《红楼梦》里着墨最多的人当属宝玉。他记着好友秦钟的墓,“拉了柳湘莲到厅侧小书房中坐下,问他这几日可到秦钟的坟上去了”;他记着“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金钏的生日和王熙凤是同一天,于是在这个举家热闹的日子里,一身素衣,悄悄出城,在井边祭奠金钏;他为晴雯之死而伤痛,写了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芙蓉女儿诔》祭奠她。

他怀念的这些人,身份都不如他高,宝玉的眼里很少有阶级、身份这些东西,他只知道这些人是他的朋友,他看重的是一个“情”字。这一点,如果对比宝钗对金钏之死的态度就能看得很清楚。



电视剧《红楼梦》中欧阳奋强饰演贾宝玉

王夫人的大丫鬟金钏因为和宝玉调情,被王夫人打了一巴掌、撵出府去,金钏羞愤投井。吃斋念佛的王夫人为此愧疚,宝钗的反应是:“姨娘是慈善人,固然是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这段话,哪怕考虑到她是为了安慰王夫人而故意说的,也无可否认地弥漫着上位者的冷血与傲慢:主子就是主子,奴隶就是奴隶。主子做什么都是没有错的,奴隶如果以死抗议就是愚蠢、大逆不道、丝毫不值得同情。

因为这段话,哪怕宝钗在大观园做了多少送温暖的好事,比如给邢岫烟赎回典当出去的衣服,给黛玉送燕窝,帮湘云张罗螃蟹宴,送伴手礼连赵姨娘这种讨人嫌的角色也不落下……也仍是透着骨子里的冷,评价她的,也仍是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签文。



戴敦邦绘金钏

关于祭奠的仪式,宝玉认为:

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遗训。以后逢时按节,只备一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诚虔,就可感格了。愚人原不知,无论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的。殊不知只一‘诚心’二字为主。即值仓皇流离之日,虽连香亦无,随便有土有草,只以洁净,便可为祭,不独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也来享的。你瞧瞧我那案上,只设一炉,不论日期,时常焚香。他们皆不知原故,我心里却各有所因。随便有清茶便供一钟茶,有新水就供一盏水,或有鲜花,或有鲜果,甚至荤羹腥菜,只要心诚意洁,便是佛也都可来享,所以说,只在敬不在虚名。

无独有偶,大观园里看《荆钗记》,黛玉对宝钗说:“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宝钗不答。



刘旦宅绘《双玉情款图》

黛玉的话,固然是对宝玉出城祭奠金钏、家宴迟到的揶揄,但可见关于祭奠方式,黛玉与宝玉一致的观念都是:心诚则灵,不拘形式。黛玉无疑更加彻底,境界比宝玉更高。宝钗的冷淡,其实就显现出与二人观念的分野。

在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中,通过芳官之口,讲述了藕官、菂官、蕊官三个女孩子之间的奇异感情。

书中名字叫“X官”的女孩子都是贾府预备元妃省亲时买来的梨园子弟,其中藕官是小生,菂官是小旦,两人把戏里的感情移到了现实生活中。“菂”的释义是莲子,所以藕官最爱的是菂官。后来菂官逝世,藕官虽然痛苦万分,但不久后补了小旦蕊官,藕官对她也是“一般的温柔体贴”。

对此,藕官解释:“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赵成伟绘藕官

而宝玉对此的态度是:“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

曹雪芹写《红楼梦》,开篇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就点明大结局,之后一路草蛇灰线,不断预示人物的命运走向。

芳官和宝玉有这段对话时,这批唱戏的小姑娘们早已被分派给宝玉和各位姑娘们,(心里住着菂官的)藕官是黛玉的丫鬟,后补的蕊官是宝钗的丫鬟,讲出这故事的芳官则是宝玉的丫鬟。

前八十回没有闲笔,藕官、菂官、蕊官三个人的关系和命运,分明就指向宝、黛、钗三人。

据此及很多线索一起,曹雪芹的后四十回故事大致应该是:



邮票《神游太虚幻镜》

宝玉和黛玉订婚(三月香巢初累成),但宝玉因为避祸之类的原因,在一个秋天离家远行(林黛玉《代别离.秋窗风雨夕》),黛玉为他日夜悬心、流泪(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东,经春流到夏),直到泪尽而逝。

宝玉回来,一边伤心欲绝,一边为了“无妨大节”、不使“死者不安”而与宝钗完婚。婚后他对她也如藕官对蕊官一般地“温柔体贴”,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黛玉所谓“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就是以一生的全部情感相托付,是无怨无悔,是生死相许,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高鹗续书中的“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让黛玉带着对宝玉的误会、怨恨,不甘地、愤懑地离世,这是对黛玉一生痴情的彻底否定,与“还泪”说背道而驰。



刘旦宅绘黛玉焚诗稿

至于黛玉死后宝玉如何怀念她,早在她生时,宝玉便做了一篇情文并茂的《芙蓉女儿诔》,明面上是祭晴雯,实际上是祭黛玉。

且不说“宝玉祭完了晴雯,只听花影中有人声,倒唬了一跳。走出来细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满面含笑……”;且不说宝玉念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亦不说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黛玉抽到的花名就是芙蓉,仅看这诔文的场面铺陈:

搴烟萝而为步幛,列枪蒲而森行伍。警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素女约于桂岩,宓妃迎于兰渚。弄玉吹笙,寒簧击敔。征嵩岳之妃,启骊山之姥。龟呈洛浦之灵,兽作咸池之舞。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爰格爰诚,匪簠匪筥。发轫乎霞城,返旌乎玄圃。既显微而若通,复氤氲而倏阻。离合兮烟云,空蒙兮雾雨。尘霾敛兮星高,溪山丽兮月午。

这阵势,分明就是绛珠仙子回归太虚幻境,湘夫人驾返九天啊。



Veechi绘绛珠仙子

关于黛玉死后,宝玉如何悲痛、如何缅怀,另有第二十八回,宝玉唱了一支《红豆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可见黛玉离去后,贾府应还有回光返照般短暂的富贵安稳时光,让宝玉在锦绣丛中思念黛玉,之后大概便是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大灾难,荣宁二府一朝没落,失去至爱、失去一切的宝玉悬崖撒手、遁入空门。

红楼一梦,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