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我们纪念先人的传统节日,大家都会在这个时候扫墓祭祖,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与感恩。追远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当下,慎终也是让我们不要忽略了身边健在的亲人思亲报恩。作为佛弟子,在清明这天,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呢?

思亲报恩,敬顺父母

清明节对佛弟子而言,是带着感恩之心实践孝道的好机会,我们不仅要追宗思源,不忘自己的先祖,更要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敬顺孝养还健在的父母。


佛陀在《阿含经》中更教导我们以五种智慧的方式敬顺父母:

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在物质上给予足够的支持,精神上给予足够的关怀;

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无论做何事要让父母知道,让他感受到儿女对他有十足的信任;

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想要做好事,身为子女要顺从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

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不要违背父母正当的命令,他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违背;

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父母经营的好的事业,子女要继承发扬下去。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曾言:“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也就是说,唯有精进学佛、行菩萨道,让父母亲眷脱离生死烦恼,才是身为子女的“道”。

我们作为佛弟子,在敬养父母,保证父母的日常生活之外,更要启发父母一起学佛修行,脱离生死烦恼。

此外,在佛教看来,孝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孝,就是普通人所说的“孝顺”。另一种是出世间孝。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所以,不仅要孝顺现世父母,而且还要惠及众生——我们累生累世的父母亲人。


戒恶修善,念契真如

清明节被称为中国人的感恩节,在这一天里,无论是佛教还是传统民间信仰,在知恩报恩这一点上,都是相通的。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佛门中的“孝”范围很广,凡以戒恶修善之心,行世间出世间之事,便是行孝,顺着我们的真如本性,名为真正的行孝。

对于修行人而言,度过清明节最有实意的就在于,返照我们的清净自性,忆念我们的本有家乡,依止佛陀教法,更加精勤修行,断烦恼,了生死,自利利他。

对于先亡,我们除了恭敬供养,还可以代作善行,如斋僧、食素、诵经、拜忏、供灯、放生等。这些善行虽然形式各别,但重在心意,只要以至诚恳切之心回向,便能够借此功德为亡者祈福。

例如诵经拜忏,在清明这一天,或者前后几天,若时间允许可以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慈悲地藏宝忏》等,并将殊胜的共修功德回向历代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亡者业障消除,往生极乐;生者问法明理,健康长寿。

乃至一切众生,都能够早日脱离轮回苦海,成就无上菩提佛果,所谓“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作为佛弟子我们更要学习正法,树立正见,依据佛陀经典、佛菩萨善知识的教诲,在节日之中如理如法而行,在祭拜祖先的同时,用正确的方式,为佛弟子为广大信众做出正信佛法的榜样,用实际的言行自觉觉他,勇于承担,逐渐引导世人走向正确祭拜祖先的道路上来,最后走向正信的佛陀正法的修持上来,最终离苦得乐究竟圆满菩提。


▍版权声明:

○ 本文转自佛教早晚课,由玉泉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