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特朗普的心思基本都在斡旋俄乌冲突上,结果普京直接釜底抽薪,要乌克兰换领导人。这让特朗普十分生气,怀疑普京的“诚意”,当即宣布如果俄罗斯不签协议,就对俄罗斯石油征收二级关税。不过特朗普也没有把话说死,他说自己和普京“关系很好”,只要普京做“正确的事”,就不再生气了。

或许是为了安抚特朗普,也可能是另有打算,当地时间3月31日,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德米特里耶夫证实,俄美已就开发俄罗斯稀土金属项目展开接触,并计划于4月中旬在沙特利雅得举行新一轮会谈。



特朗普对普京“很生气”

消息一出,外界纷纷猜测,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即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细看全球稀土产业链就会发现,即使俄美联手,若没有中国“盖章认证”,这些资源依然只是“躺在仓库里的石头”。

五角大楼曾做过一份统计,美国90%以上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尤其是用于战斗机引擎的钕铁硼磁体。白宫曾试图通过扶持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重启加州芒廷帕斯矿等方式破局,但这些项目要么产能有限,要么成本过高。

而俄罗斯拥有庞大的稀土储量,乌克兰的部分稀土资源也在俄军控制之下。如果能用俄罗斯的资源替代中国,既能保障供应链安全,又能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多一张牌。

俄罗斯虽是资源大国,但稀土产业长期落后。其国内仅有3家稀土加工厂,且技术停留在上世纪水平,全球市场份额不足1%。西方制裁下,俄罗斯能源出口受限,普京多次强调要开发稀土全产业链,目标在2030年前实现产量倍增。



美国超1000种使用镓、锗、锑的武器系统中,87%的供应链依赖中国供应商

在这种情况,美俄合作相当“对口”,一个出钱出技术,一个出资源,俄罗斯还能打破西方制裁的孤立局面,可谓“一石二鸟”。但有一点众所周知,稀土是我国反制西方围堵的一张王牌,若美俄深度合作,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这张王牌要失效了?

从目前来看,这个概率还是很低的。首先,美国对俄制裁尚未解除,且持续支持乌克兰,这导致美国企业投资俄矿产存在法律风险。即便白宫有意合作,国会能否批准仍是未知数。

其次,俄罗斯稀土矿多位于北极、顿巴斯等偏远地区,开发需新建铁路、港口等设施,预计耗资数百亿美元。美国企业是否愿意承担长期投入,存在疑问。

更重要的是,美俄还有一道绕不过去的关卡——中国。全球稀土产业链有个残酷现实:采矿只是第一步,真正核心的是将矿石转化为可用材料的加工技术。中国拥有全球85%的稀土精炼产能,掌握17种稀土元素分离提纯的全部工艺。以制造永磁体必需的镨钕金属为例,中国企业的纯度可达99.9999%,而美企最高仅99.99%。这0.0099%的差距,直接决定磁体耐高温性能相差5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稀土矿

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曾尝试自主提纯稀土,但2022年曝光的实验数据显示,其产品杂质含量超标30倍,相当于“用粗盐代替精盐做菜”。

俄罗斯稀土若想出口,最佳路线是经西伯利亚铁路运往中国连云港或大连港,再装船发往欧美。2023年,蒙古国试图通过天津港出口稀土,但因中方调整清关流程,运输周期从15天延长至45天。若美俄合作触及中国核心利益,类似的“物流调节”可能成为隐形武器。

基于这些情况,未来美俄合作可能有三种走向。其一,美俄合作很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一点可参考美国与蒙古的稀土合作。早在2021年双方就签署了协议,开发奥尤陶勒盖矿,但因铁路和电网的问题,至今未产出一克稀土,俄罗斯项目面临同样困境。

其二,中美俄三方可能形成一种平衡。俄罗斯把初级矿产品卖给中国,中国工厂进行精加工,美国公司买走做成高科技产品。这种“三角关系”里,中国赚中间的加工辛苦费,美国能稳定拿到原材料不用愁断供,俄罗斯既能赚钱又能绕过国际制裁。



稀土加工

其三,中国反向“技术输出”。就像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电池厂收技术费那样,中国稀土企业现在也玩起了“知识付费”。比如北方稀土公司,每卖给美国企业1吨材料就额外收5000美元专利费,同时还能拿到俄罗斯矿山的股份。这种新打法,既赚钱又掌控资源,一举两得。

当前的美俄稀土合作,更像是两个饿汉商量如何种地,却忘了做饭的锅还在别人手里。对中国而言,真正的挑战不是短期内的市场份额争夺,而是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规则制定权。或许未来某天,当美国F-35战机的磁材铭牌上出现“中国制造”字样时,这场博弈才会迎来真正的终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