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真快,2025年的清明节马上就要到来了,只不过今年的清明节有些特殊,它有着“60年不遇”的名号,不仅是“三月清明”,更是旧俗中的“凶日”!



而老一辈的人都知道,清明节除了上坟之外,还有许多不能做的事情,而触犯忌讳的行为也许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

那么清明节到底有哪些忌讳?又为什么说今年的清明是“凶日”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具体来源赘述在文章内部

清明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习惯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老祖宗留下的那套法子却不能变。

清明节作为我国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人的择吉文化,结婚论嫁、动土添土、迁宅安床等都适宜在今年的清明节进行,但清明节也有着许多不能做的事情,尤其是在上坟的时候。



清明节原本有着很多的习俗,但流传到今天最核心的部分只剩“扫墓祭祖”,这一节日创立了初衷是古代帝王将相祭拜时的“墓祭之礼”,之后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而对于老百姓们来说,清明扫墓不单单是一种仪式,更是对已经逝去亲人的缅怀与追悼。



作为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祖活动,每逢到了这一天,许多在外地打工的子孙们,也会赶回来,向先人献上鲜花、纸钱等,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一不穿

不过清明上坟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穿那种大红大绿衣服,有些老一辈的人可能会认为,违反了这项规定是对老祖宗的“不尊重”,说不定会影响个人未来的运势。



实际上并非如此,这项习俗诞生的理由很简单,由于祭拜的场合往往讲究庄严与肃穆,因此穿单色调的衣服比较好,比如黑色、白色之类的,而大红大绿给人一种活泼的感觉,这让人们觉得不适合出现祭祀活动中。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大红大绿的衣服比较显眼,很难让人们进入祭祀那种沉重的气氛中,不过这一点因人而异了。

二不供

其次,我们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往往会携带一些食物,比如馒头、烧鸡之类的东西,向老祖宗们讨一个好彩头,也有人会选择苹果与柿子,象征着平平安安与事事如意。



虽然这份想法是好的,但我们也要记住一点,那就是尽量不要带一些不新鲜的食物去祭拜。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做“心诚则灵”,祭拜时也不需要去特意买些昂贵的东西,心意送到了就行。



但有时候内心的真诚要比送什么东西更重要,许多老一辈人认为用不新鲜的食物作为贡品,是对先人的不尊敬,而且也起不到祭祀的效果,甚至从玄学角度来讲,可能会让逝者感到“不开心”。

毕竟虽然他们已经与我们阴阳相隔,但永远活在我们的精神之中,因此供奉不新鲜的食物,说明后人对祭祀没有上心,怀着一种“虚情假意”去对待祖先们。



三不吃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清明节在吃东西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比如在清明节当天,人们会吃馓子、吃鸡蛋、吃枣花糕等,而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在吃东西方面也有不同的讲究。

不过要说清明节最受欢迎的食物,那还是青团啊!清明节又被古人们称作寒食节,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在这一天不适宜炒菜做饭,要吃一些带寒气的食物,而青团正是其中的代表。



青团这种食物制作起来也相对容易,只需将艾草捣汁和入糯米粉中,再包裹上豆沙、芝麻等馅料,再放入锅炉中蒸熟即可。

这种食物在熟透以后表面呈现一种青绿之色,所以又被称作青团,吃起来不但味道鲜美,闻起来也是清香扑鼻,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团属于寒性食物,千万不能吃得太多。



否则的话,就可能会对我们的肠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消化不良、肚子痛等身体上的不适。

今年的清明为什么是“凶日”?

可能老一辈的人会知道,古代民间最常用的分辨日期吉凶的方法为“建除十二日”,简单来说就是由十二种不同含义的日子而推算出的当天的吉凶。



而今年的4月4日,属于农历三月初七清明交节,按照“建除十二日”的标准划分属于“闭日”“闭”在古人们运势推测中有着闭塞、关闭的意思,是一种不吉利的表现。

这提醒我们在清明节当天,办事时也许会遇到不顺利的行为,这时我们要进行一定的变通,这样做事情才会止步不前。



虽然这种说法有玄学的成分在内,但就如同老一辈人常说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运气这种东西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六十年难得一遇的清明节

为什么说今天清明节六十年难得一遇,原因很简单,如果有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2025年属于乙巳蛇年,而上一次乙巳年则是1965年,而下一次则要等到2085年。



每隔六十年的轮回,仿佛在告诉我们,今年的清明节并不简单,不过今年的清明交节事件是在4月4日20时49分,这个时间段与传统清明一致,从表面上看起来与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在古人的思想中,清明节乃是阴阳转换的一个核心节点,随着清明的一声惊雷,大地才真正开始万物复苏,接下来的天气也会变得更加温暖。



由于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在此之前传出了“双春闰月不上坟”的说法,而这似乎被一些老一辈人认为是祭祀之中的禁忌。

可实际上,这句话的起源只不过是古时农民种地时的一种习惯而已,“双春年”的话意味着春节要比以往的长,这也代表农活会更多,连人们去祭祖上坟的事件都没有了。



因此这种说法被如今的科学家所否定,毕竟清明节自古以来便是人们祭祖的好日子,不能因为一句不确定的民俗而放弃。



那么你会在什么时候进行祭祖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