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老家朝阳的博物馆。
朝阳是我的老家。
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文明,是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用现在的话说,叫中华文明的直根系。其中位于建平凌源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
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先生的话被证实,这里是中国人“更老的老家”。
2023年12月26日,朝阳博物馆新馆开馆,朝阳这座古老的城市再添一张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的城市名片。
馆址位于朝阳市双塔区三燕路2号,馆舍总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展陈面积6023平方米。展厅分为三层,一层为“三燕春秋”专题展,二层为“凌河记忆”朝阳通史展、三层为临时展厅。
朝阳博物馆在中国北方历史、北方民族史、考古学文化研究等诸多方面,已经成为辽宁省重要的学术研究基地。
辽宁省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有一半都是来自朝阳。
前 言
悠悠凌河水,灿烂文明源。大凌河—-朝阳人民的母亲河,她蜿蜒逶迤、川流不息,蕴育了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沧海桑田,承载了万千朝阳儿女的过往……
朝阳地处辽西,南近渤海,北枕大漠,西接燕山山脉,东连辽河平原,是“北有牛河梁,南有凌家滩”的古国发端;是“传奇慕容、华夏一脉”的三燕故都;是“东有朝阳、西有敦煌”的丝路枢纽。山戎、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曾在此繁衍生息。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朝阳成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交汇之地,辽西古廊道上的咽喉重镇。
石器兽骨,伴随着远古足迹;玉器彩陶,映照出古国文明;刀戈鼎簋,诉说着方国更替;印信瓦当,镌刻着帝国源流;陶俑唐彩,彰显大唐繁华;白瓷金鞍,尽显兴中风流;宫廷宝器,更见凤鸣辉煌。让我们走进《凌河记忆》历史陈列展,感受来自古代凌河的文明气息,体会朝阳厚重的文化底蕴……
10万年前,朝阳人一下一下地用石头敲击出的生产工具。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现代朝阳人的祖先,但是,作为人类的存在,他们在朝阳照耀的鸽子洞口,眺望过滔滔的大凌河水。他们狩猎、采摘、用火,那是人间烟火。
至于人类到底是怎么进化来的,其实学界仍有争议。不管是怎么进化的吧,生而为人,其实很幸运了,能行走、吃饭、穿衣、学习、思考。
接下来,是红山文化源头之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文化是分布于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原敖汉旗宝国吐乡(现兴隆洼镇)兴隆洼村而得名,距今8200——7400年,经济形态除农耕外兼狩猎、采集。换句话说,8000年前,就是农耕与游牧文明的结合体。
8000年前,河南贾湖人,用鹤的翅骨,做成骨笛,吹响遥远的笛声。
8000年前,兴隆洼时代的建平人、北票人(当然那时候不叫建平北票),用尖锐的石器在陶罐上刻下网格、压成之字纹,用也许一生的时间磨制一件玉玦。那是他们对美的追求。
考古证实内蒙敖汉是旱作农业起源的重要遗产地。兴隆洼文化兴隆沟遗址浮选出土的炭化粟和黍,经过国内外三家不同的碳14实验室年代测定,证实兴隆沟出土粟的年代距今约7650年,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小米实物遗存之一,也是唯有的经过精确年代测定的最早的小米遗存。
敖汉跟建平,在行政区划上是拥抱着的关系。
小米从这里,传向欧洲。那是草原上从未断绝的“丝绸之路”——贸易之路、交流之路。对于北方来说,没有张骞那般悲壮的“凿空”。
骑马走欧洲,只道是寻常。所以呢,我推测周穆王去中东,也是可能的。跟草原民族关系好,没人拦着他。草原的人一般情况下,还有可能送一程。没听歌唱么,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哈哈。我不是历史讲师,这一小段我是杜撰。
国家一级文物。
赵宝沟文化与兴隆洼文化前后衔接,其原型形成于兴隆洼文化中晚期。赵宝沟文化遗址在赤峰市敖汉旗。
距今7200-6400年左右, 首次出现由猪首、鹿首和神鸟组合的“灵物图像”,考古界称之文化代表物为“中国第一神图和最早的透视画”, 在意识形态和绘画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这罐子都多漂亮啊,那花纹,几何之美。那竖纹和谷粒状纹,多均匀啊。
一级文物。
红山,红山,又见红山。这个发展顺序就是兴隆洼、赵宝沟、红山。
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
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红陶黑彩)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
牛河梁是红山的中心区域之一(之一加得有点保守)。为啥这么说呢,出土的东西多,大型祭祀场所、最早的天坛地坛女神庙都在这嘎达。
这个大胖“C”,我觉得比国博的C龙毫不逊色。
这小鼻子,多翘。这个角度看,也有点像卡通版的蛇头。也像马头。车如流水马如龙,也不是白如的。
眼睛长长的,头发飘飘的。哈哈,鬃毛,鬃毛。
牛河梁出土仨猪龙。没记错的话,国博一个,考古博物馆一个,这是第三个。 考古界对于该玉器定义为猪还是龙争议颇多,还有人认为这是熊。也有说法是像胎儿。
红陶黑彩。典型得很。造型大气。
就说这,在山上一堆石头里,你能认出是个一级文物不?我不能。
牛头马面,是地狱负责拉人的。神农,是牛头的。蒙古族,有牛头头饰。咋能不说是一脉相传呢?
缺个角,要修复一下会不会挺漂亮?布展再用心一些,可以在边上画一个完整版的不?
一排一级文物。
有的博物馆,一个,就得搁中间用一四面透明展柜放着。
猫头鹰,是妇好的最爱。所以有人推测,从源流上看在,商文明就起源于这嘎达。妇好墓里有些器物,能看出红山的文化影响。最著名的妇好鸮尊,我还买过一个小小的仿制品。
放大看。
蚕和蝉。蚕,丝绸来源。蝉,在中华文化里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金蝉脱壳。人死后,还是活着的。有没有玄之又玄?
龟和鳖我是分不清的。大概龟鼓溜儿一点儿?
我就觉得这像刮痧的。
大点儿的、玉质好一点儿的就是一级。要按文化承载说呢,应该差不多。
这就是著名的筒形器。类似烟囱。大概意思是灵魂可以从这里升天。在牛河梁积石冢那有一圈儿这个。新发掘的九个台基,也有不少。
传说上古是全民皆巫的年代,任谁都可以跟上帝沟通,传达上帝的旨意。后来,颛顼收紧了这一权力,把跟上帝沟通开成了独家经营的专卖店。
这一事件在历史上叫“绝地天通”。
这件文物我第一次见到这种类型的。咋说呢,是不有点中亚风格?
红山有太多无法解释的东西了。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这对杯。妇好有一三联甗,艾玛这字我都不会写。
这种东西有孔,但是要戴着,太重了吧?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那这是干啥的呢?
钺,礼器。像斧子。妇好墓里有一个18斤的,铜的,砍人的。
都鸡骨白了。
这个款,可以做文创。牛河梁的文创。再跟岫岩合作。
对了,牛河梁大部分的玉器,都是岫岩产的。
惆怅的小陶人。
这玉佩多漂亮。
夏家店了。
夏家店分上层和下层,下层在下,当然更久远一些。
对应中原正是夏朝和商早期。夏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称夏启。夏者,大也。亡于夏桀。后代儒家生赖妺喜。
夏在河南的代表作,二里头文化。去年去的。
漂亮。色彩鲜艳,穿透四千年时光,犹自惊艳世人。
这就是农耕的典型证据。
已经学会纺织了。
乐器。西安现在也还有这种乐器。
觹,一头带尖的,解绳结用的。结绳,也得解啊。
长发需要笄。
细看好像是花纹。
匕,不是匕首,是小扁平的勺子。跟现在饺子店包饺子挖馅那东西差不多。
未完待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