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红饰品市场火热,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投向这个“赶时髦”的赛道。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混入其中,通过兜售假货疯狂敛财。近日,长宁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跨境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一对“85后”夫妻通过跨境电商平台,6年间销售假冒潘多拉饰品,涉案金额高达1300余万元,最终双双获刑。

暴利诱惑下,夫妻同心“傍名牌”

赵某与毛某原本经营着一家售卖小饰品的网店,因商品没有知名度生意惨淡。为了突破销量困境,夫妻俩绞尽脑汁。在浏览某跨境电商平台时,他们惊喜地发现,潘多拉品牌的饰品是网红商品,销售数据和流量都非常可观。于是,两人便动起了邪念,试图跻身这个火爆的赛道。为此,赵某做了一番“功课”:潘多拉饰品正常市场售价在300至600元之间,但在国内某批发网站上售价只有两位数。要是能低价买入山寨品,再将其远销海外,那么它的“身价”就可以直接暴涨数倍,这绝对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心动不如行动,2016年10月起,赵某和毛某在某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上陆续注册了9家店铺,开始销售假冒潘多拉品牌的饰品。夫妻俩各司其职,“配合”默契。赵某负责进货、打包、发货,毛某负责打印单据、客服接待。傍上名牌后,小小的饰品在海外销售势头强劲,网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两人似乎掌握了“财富密码”。

但是事情总有败露的一天。2022年11月,该跨境电商平台发现赵某、毛某开设的网店有销售假冒潘多拉品牌饰品的嫌疑,遂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随即立案开展侦查,于同年12月将赵某、毛某抓获,并在两人的办公地查获假冒潘多拉品牌的饰品4000余件,经鉴定均为假冒商品。这对夫妻的“暴富梦”至此破碎。

卖假货“翻车”,夫妻双双获刑

冒牌货如何摇身一变成为海外热卖爆品?赵某、毛某到案后的供述,揭开了售假的内幕。

假冒潘多拉饰品均采购自国内某批发网站,赵某、毛某收到假货后,联系物流公司将商品发往海外店铺所对应的仓库。之后,两人将商品标注为与潘多拉正品相似的名称,再通过该跨境电商平台对外进行销售。

据毛某交代,这些商品进价在15元至30元,而在海外网站上,售价可达到180元左右。尽管仿制商品的质量不如正品,但店铺通过“只退款不退货”的处理方式,避免了消费者的投诉,不仅让店铺更加“安全”,也迅速打开了市场。

长宁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2016年10月至2022年10月间,被告人赵某、毛某在某跨境电商平台共同经营多家店铺,对外销售假冒潘多拉公司注册的文字及图形商标的饰品,销售金额共计折合人民币1300余万元。赵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毛某起次要作用,系从犯。两人行为均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之规定,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近日,法院判决赵某、毛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在两名被告人退出部分违法所得的情况下,判处赵某有期徒刑三年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判处毛某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检察机关提醒,任何企图通过制假售假来实现暴富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企业知识产权不容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守护。

原标题:《进价15元卖180元!夫妻跨境售假6年,涉案金额1300余万元……》

栏目编辑:顾莹颖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赵菊玲 通讯员 钱宇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