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听潮Ti 许雯雯
艾铁成终于还是从蔚来离职了。
今天(4月2日)上午,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通过乐道App发表文章宣布离职,不再担任乐道汽车总裁、蔚来高级副总裁。
蔚来随后对乐道汽车进行了新的人事任命:原能源业务负责人沈斐担任乐道汽车总裁,全面负责乐道销售工作和区域公司管理,向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汇报。
艾铁成的离职,其实并不惋惜——立下的"军令状"没兑现,下课也就顺理成章。
在那封宣布离职的文章里,艾铁成提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未让乐道L60达到与其产品力相匹配的销量。
更早之前,2024年的广州车展上,艾铁成公开提到,乐道要在2024年12月交付破万,2025年1-2月冲击1.5万辆、3月交付量突破2万辆,做不到就"下课"。
这个销量目标,乐道当然没有完成。3月份乐道才交付了4820台车,今年一季度乐道一共才交付了14781台车,乐道品牌发布至今,也才一共交付了35542台车。
不过,想必艾铁成自己还是不愿意下课的。前段时间的一次媒体采访中,他还特意回应了外界关于他此前的"下课"言论:"关于(下课)这个问题,一走了之其实是最容易的,如果说现在就去谈这个,那就相当于半途而废,我觉得自己格局小了。"
两两对比之下,如今艾铁成的离职,反倒显得创始人李斌格局小了。
但现在的李斌或许已经顾不上这些了。自2014年创办蔚来以来,十年过去了,同行们已经卖出了更多的车,交出了更好的利润表现,似乎只有蔚来,至今还在亏损泥沼里挣扎。
前段时间的内部会议上,李斌还说,"现在的挑战非常大,别家孩子已经考上大学,我们还在复读。"
作为蔚来这艘大船的掌舵者,李斌当然应该为现在的结果负主要责任。
李斌,图/蔚来官微
这也是为什么,2025年以来,李斌显然更加着急、更加果敢和"不近人情"、也开始学着做"坏人":
他在蔚来内部掀起了一场从"务虚"到"务实"的组织变革,开始细抠成本,甚至对引以为傲的服务品牌也动刀,他拿掉了表现平平的艾铁成。
而凡此种种,其实只为了一个目标服务:让蔚来活下去,留在牌桌上。
乐道销量不济,艾铁成"下课"
从乐道诞生那天起,它对蔚来的重要程度就很高。
去年3月份的业绩电话会上,李斌就提到,"面向大众市场的新品牌实现增长,是公司在2024年的首要任务。"李斌口中的"新品牌"正是乐道,这一品牌在去年5月发布,首款车型L60在8月量产下线,9月正式上市。
在李斌设想里,乐道品牌相较主品牌虽价格更低,但也能提升蔚来的盈利能力。
原因在于,乐道能复用一些蔚来主品牌的资源,比如在研发、供应链、产能、充换点设施等方面,都可以共用。
换句话说,看起来,站在蔚来主品牌肩膀上的乐道,销量上去就不愁没有钱赚。
事实上,在蔚来主品牌之外推出更贴近大众市场的新品牌,李斌早就有了这个想法——早在2021年的二季度电话会上,李斌就透露,即将创设一个新品牌主打大众市场,并且当时核心团队也组建完成了。
艾铁成,是李斌为这个新品牌找来的船长。
按艾铁成后来的说法,起初他和李斌接触时,过程与很多公司的创始人拉拢高管时都会出现的"一拍即合"的场景,可谓出了奇的一致。
今年1月和搜狐汽车的一次对谈中,艾铁成的原话是这样的:
"2020年年底,斌哥找到我说有一个新项目,要做一个新品牌。当时我是有其他选择的,有一家全球公司要找亚太区CEO,谈得差不多了。当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蔚来,一点都没有犹豫。"
2019年,还只是蔚来车主的艾铁成在蔚来上海车展的seeds讲台上,图/蔚来官微
至于李斌为什么要找一个没有汽车业从业经验的人来执掌新品牌,他后来也给出过解释,原因是艾铁成在打造欢乐家庭氛围方面颇有经验,乐道品牌定位家庭正好与艾铁成相契合。加入蔚来之前,艾铁成最光鲜的一份职业经历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市场部副总裁、管理委员会成员。
现在这些过往的甜蜜时刻都不重要了,从加入蔚来那一刻起,艾铁成就背上了KPI。
事后来看,自2021年初艾铁成以乐道001号员工进入蔚来,到去年9月份乐道首款车型L60上市,乐道的速度算不上快——小米也在2021年初确定造车,但首款车型小米SU7的交付时间还比乐道早了半年。
而且,开始筹备乐道时,蔚来已经在车圈摸爬滚打了六、七年,小米才刚刚入局。
当然,这也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乐道的销量上得去,能帮助蔚来贯彻好"主品牌强化高端调性、副品牌争抢大众市场"的战略,艾铁成就算圆满完成任务了。
不过,乐道除了L60上市时李斌口中的"爆单了,服务器扩容了5倍"之后,至今几乎再未传出过好消息——截至目前,乐道交付量表现最好的是去年12月,突破了1万辆,但其余的每个月,都差强人意。
如我们上文所述,今年一季度,乐道一共才交付了14781台车,按艾铁成此前立下的"军令状",这个数字应该是5万,目标只完成了29.56%。
图/乐道官网
乐道销量不佳,艾铁成自然难辞其咎。
回过头看,乐道开始交付这半年来,从品牌力、营销、产品力、交付能力这几个维度来看,准备其实都不够充分。
比如有乐道内部人士曾向财新网表示,L60交付前期对销量预估、产能规划都过于保守了,一些用户因为排产赶不上2024年国家置换补贴的截止时间退车;
艾铁成近期在一次访谈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说乐道去年准备了2万辆的交付产能,但很多排产到1月的用户希望在年底前尽快拿到车,这样可以享受到15000元的新能源置换补贴,所以去年临近12月底的时候很多用户等不了,导致订单流失。
他同时提到,这还给乐道品牌造成了"次生灾害",导致市场信心不足。
再比如,聚焦到换电模式上来看,蔚来的这一卖点在乐道身上,反而成了软肋。
核心原因在于,乐道品牌和蔚来品牌的电池标准不统一,乐道换电站的数量以及可换电池的数量都有局限。
"我这60万人口小城,只有郊区一个换电站,一块乐道电池......"一位用户今年2月在社交媒体上如此说道。
上述种种,再叠加乐道1月传出的"强制销售员店内购车"等传闻,乐道其实已经很难靠L60翻身了。
这样一来,乐道扛起销量重任的筹码,或在于L90。这个月的上海车展上,乐道L90预计将正式亮相,不过预计三季度才会开始交付。
而艾铁成此时下课,对李斌、对蔚来而言或许也是必做的抉择——乐道已经无法再经历一次L60这样的失利了。
李斌频频动刀,一切为了盈利
如果你恰好想买一辆车,又恰好在社交媒体上尝试着了解下各个品牌,最终蔚来很可能不会留在你的视线里。
比如在知乎上,蔚来已经接近倒闭了。
同样以"蔚来""小鹏""理想"等为关键词在知乎进行搜索,你会发现,相关的词条里,只有蔚来是最戏剧化的——网友们更多讨论的不是某款车型,也不是技术,而是"蔚来会倒下吗""蔚来还能撑几年""蔚来亏了多少钱""蔚来为什么一直亏损"......
太多主观看法叠加在一起时,从蔚来的车主们到看热闹的围观群众,对蔚来的情绪都是复杂的。
核心的原因无外乎一点:蔚来太能亏钱了。
2024年全年,蔚来的净亏损达到了224亿元,同比扩大了8.1%。2022-2023年,蔚来的净亏损分别为144.4亿元、207.2亿元。
图/华兴证券
做个对比,和它几乎同时起步创业的理想汽车已经连续九个季度盈利,零跑汽车去年四季度也首次盈利了。
还没盈利的小鹏亏损幅度也没蔚来这么大,且在持续收窄,计划在今年实现季度盈利。2024年,小鹏汽车净亏损为57.9亿元。
如果回到几年前,大家或许还会对持续亏损的蔚来抱有耐心,那现在,这种耐心也快被消磨完了。"市场无法再像对待一个创业公司一样给予蔚来更多的包容;竞对也步步紧逼,不给蔚来喘息机会。"一名接近蔚来的人士向媒体如此说道。
李斌不得不直面问题了。从过去一段时间里蔚来的变化来看,创立蔚来十年后,李斌终于开始真正向内"动刀"——学着做起了"坏人",也终于第一次真正审视过去十年蔚来的经营效率。
36氪此前报道,今年开年以来,李斌组织了多轮内部会议,向团队强调形势的严峻程度,也反思复盘工作得失,推动团队废除惯性,要求提升经营意识,实现经营目标。
李斌的目的也很明确:降本,然后推动蔚来尽快盈利。
"蔚来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在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前段时间,李斌这么说道。
他进一步解释称,今年蔚来的九款新产品将陆续交付,到四季度,蔚来的销售服务网络和换电站的建设也会基本完成阶段性布局,这种情况下,蔚来如果四季度不能如期盈利,对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商业模式都将是非常大的考验,所以蔚来必须实现四季度盈利。
从具体的降本路径来看,李斌现在主导的成本变革中,包括了在公司范围内落地CBU经营机制、继续深化Cost Minng(成本挖矿)、推动供应链透明化,等等。
甚至蔚来向来引以为傲的服务体系,李斌也在想办法省钱。
比如有媒体指出,蔚来的手机项目在2024年底已经大幅收缩,人员大多调整到了其他部门;比如2月份蔚来官宣将蔚来和乐道品牌的交付渠道合并,由此实现资源复用以降本增效;比如过去蔚来自营的喷漆、洗车、代驾等售后服务项目,蔚来也开始逐步外包给第三方合作伙伴。
当然,无论是组织内外的降本,还是换掉艾铁成,都只是蔚来必须补的课中的一部分,2025年,蔚来的另一场关键之战,依然是销量。
刚刚过去的3月,蔚来又被同行甩开了。
3月份,蔚来一共"只"交付了15039台车。对比之下,零跑、理想、小鹏的交付量都超过了3万辆,小米也卖出了接近3万辆。
图/蔚来官微
甚至,一季度蔚来42094的交付水平,也没比零跑、理想3月单月的交付水平高出太多。零跑三月份交付了37095台车,理想3月份交付了36674台车。
这难免让人担心蔚来能不能完成今年44万辆的销量目标了——至少平均下来看,一季度蔚来的完成进度一半都没到。
但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李斌自己都说了,他希望今年外界贴给他的标签是"最努力的人",希望蔚来成为"进步最快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