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发展的斑斓画卷中,基层好比孕育无限可能的广袤沃土,亟待耕耘与开拓。选调生,作为组织精心挑选、寄予厚望的新生力量,应怀揣满腔热忱,化身熠熠“火种”,奔赴基层,燃起希望、照亮前路。
选调生带着知识的火种而来。高校的淬炼赋予他们多元知识架构,从前沿科技动态到人文社科理论,从精细的经济模型到实用的农业技术,这些知识储备恰是基层突破发展瓶颈的利刃。在偏远山区,运用电商知识搭建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打破地域阻隔,让土特产飞向城市餐桌,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于传统农业小镇,引入智慧农业理念,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灌溉、施肥,提升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用知识改写乡村产业“旧模样”,开启现代化新篇章。
理想信念之火,是选调生扎根基层的源动力。当同龄人在繁华都市逐梦名利,他们毅然迈向条件艰苦的乡村、街道社区。因为心中有对家国的担当,深知基层是国家大厦根基,每一项民生政策落地、每一次社区改造升级都关乎百姓冷暖。面对琐碎繁杂村务、错综复杂群众矛盾,理想信念支撑他们毫不退缩,耐心调解邻里纠纷,一家一户宣传惠民政策,把个人成长融入基层发展,在为人民服务中雕琢理想信念丰碑,让初心在实干中熠熠生辉。
创新活力是选调生照亮基层的独特光芒。基层绝非一潭死水,而是创新的富矿。他们年轻思维活跃,能敏锐捕捉时代风向。组织乡村文化旅游节,挖掘民俗技艺、古老传说,融合现代文旅模式,让空心村重焕生机;打造“共享书屋”“邻里互助中心”等社区新空间,创新基层治理载体,凝聚民心人气。以敢想敢干打破陈规旧俗,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激活内生发展动力,让基层处处涌动创新热潮。
然而,化作火种并非易事,需历经磨砺。要在艰苦环境中耐住寂寞,克服初入职场的青涩懵懂,主动向老干部学、向群众学,在田间地头、车间厂房摸爬滚打,褪去书生气,练就“铁肩膀”“硬脊梁”。融入群众,用方言土语唠家常,以真心换真心,成为乡亲们信赖的“自家人”,如此才能让火种深深扎根,燃旺基层发展之火。
选调生们,当你们踏上这片土地,便承载着党和人民期盼。让知识、理想、创新之火熊熊燃烧,驱散基层发展阴霾,点亮万家灯火,汇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燎原之势,在基层岁月书写无悔青春,镌刻属于你们的时代荣光。(高县政协: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