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为传承中药炮制传统技艺,提升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近日,老药工逯安新及其团队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开展中药炮制技艺实训,活动由医院副院长张淑玲主持,中药传承团队成员、中医药相关科室骨干参加。

匠心传承:老药工技艺的现场演绎

本次培训采用“经典溯源和实践操作”的形式。逯安新老药工以《本草蒙筌》“医贵变通,药在合宜”的核心理念破题,通过专题课件系统阐释明代医家陈嘉谟“四因制宜”的炮制思想。“正如《本草蒙筌》所言‘制药贵在临用合宜’,炮制绝非照本宣科,而是观药性、察病症、调工艺的活态技艺”逯老师以书中“姜制多样”为例,解析生姜散寒、干姜温中、炮姜止血的差异化工序设计,阐述古法“一药多制”背后的辨证逻辑。



在实践环节,逯安新团队通过技法生动诠释“变通”智慧:艾绒古法精制中“三捣三筛”工序对应《本草蒙筌》“去粗取精”的纯度控制,通过指尖揉捻判断纤维纯度;醋艾炭分段炒制践行“炒炭存性”的火候哲学,实现止血不留瘀的精准平衡;麸炒干姜过程中,老师指导“麸皮焦黄不黑、姜片辛香不呛”,实时调整翻炒频率;米炒党参以粳米为载体,实践《本草蒙筌》“谷气引经”的归经引导策略。学员们近距离观摩并动手体验,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与智慧。

“蜜炙成败全在‘看色闻香’四字。”逯老师举起两批不同火候的蜜麸炒白术对比讲解:“色如金箔者为上,若泛焦褐则燥性未除。”学员们通过鼻尖轻嗅、掌心触感等传统质检方法,体悟古法炮制中“眼耳鼻舌身”五感协同的评判体系。

药食同源:经典药膳的现代应用

培训还特别增设“饮食药膳”专题。现场指导熬制了经典方剂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解析其补血调经的配伍原理;同时演示了二冬二地膏的制作工艺,强调天冬、麦冬与生地黄、熟地黄“滋阴润燥”的协同作用,并传授膏方收膏时“滴水成珠”的判断技巧。



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的时代使命

逯安新老药工不仅传授了中药炮制技艺,更传递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匠人精神。此次活动通过“手把手”教学与“沉浸式”体验,让医务人员深刻体会到中药炮制“化寻常为神奇”的魅力。医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挖掘传统中药炮制技艺,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助力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