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行动方案2025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内需和改革开放五大方面推出27条措施、157项重点任务,并拟出台25项重点政策。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还是《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收官之年,今年的任务安排更加聚焦重中之重、解决关键褃节问题,聚焦改革突破、创新体制机制,聚焦效能释放、持续提振信心。
京津冀协同
“一群一策”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是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关键之举。”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第二个十年,北京坚持把产业生态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抓手,主要措施就是打造重点产业链群,今年将重点“一群一策”推动集群建设。
《工作要点》针对每个产业集群提出了具体举措,比如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落地5家头部零部件企业,在生命健康集群方面申报创建1-2项国家级创新中心,加快建设集成电路集群南港电子化学品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国家网安园、安全应急装备集群中试平台等重大项目。同时,三地深化区域同事同标改革,实现20项以上互认资质资格统一规范办理,协同推进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
《工作要点》还聚焦重点功能区域发展。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方面,重点是支持创新能力建设,今年将实现不少于60家高成长型企业落地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关于城市副中心,促进通勤圈跨界合作一体化发展,做强城市副中心产业功能,打造通州区与北三县毗邻区域职住平衡新模式,出台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体制机制优化工作方案。
关于市域内其他重点区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原新城、京西、南中轴等都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今年北京将继续提升重点区域发展能级,例如,实施一批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的标志性工程,着力打造南中轴地区“礼乐双轴”空间标志性节点,推进“两园一河”先行启动区建设,推动奥林匹克中心区文商旅体融合联动发展。
扩大开放
编制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3.0方案
在不断加大改革攻坚和扩大开放的深度广度、加快“两区”建设迸发新活力方面,北京将推动制定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条例。优化招商引资管理体制机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按要求推进民营经济相关立法,年度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扎实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
进一步擦亮“北京服务”品牌。完善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体系,优化数字营商集成服务平台。新增个人创业、外国人来华工作等10个以上“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扩展“免证办事”应用场景。推进非现场监管地方立法,推动非现场检查项占比达到80%以上等。
此外,本市还将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编制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3.0方案,推动外资外贸提质升级。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探索建设数据海外仓、离岸数据中心等。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支持北京市绿色丝绸之路创新服务基地等平台建设。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扩大北京—莫斯科中欧班列开行规模。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建设。
扩大内需
推出市属景区统一预约购票平台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工作要点》在协调推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投资和消费不断涌现新亮点方面提到,本市今年将打造多元融合的消费新空间。鼓励具备开放条件的历史文化场所活化利用。将连锁化、品牌化商业运营主体引入公园。提升传统商业空间能级,优化商业空间举办活动管理。一馆(场)一策推动剧院、体育场馆、博物馆等公共文体空间向文商旅体娱复合发展转型。
构建大旅游格局。对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延时错时服务,推出市属景区统一预约购票平台。支持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发高品质文创产品,增强北京国际电影节影响力和传播力,实行巡演项目首演地内容审核负责制。精心设计“漫步北京”“游北京·看中国”等过境免签旅游产品,扩展外国人办理SIM卡试点成果,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扩大“即买即退”服务范围。
高标准举办“双奥100”精品赛事,支持建设电竞产业集聚空间和主题园区,提高冬奥场馆服务群众性冰雪运动效能,建设全球知名冰雪旅游高质量目的地。推进雁栖湖国际会都扩容升级,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兴国际会展中心。出台促进酒店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出一批工业旅游目的地。
本市还将不断提升生活性服务消费品质。拓展银发消费新场景,打造适合银发人群的旅游产品和精品文艺空间。扩大家政服务新供给,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家政服务业务,探索发展“养老+家政”服务模式。发展居住服务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与养老、托育、餐饮、家政等企业合作,发展“物业+生活”服务模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双智”城市4.0阶段建设
在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率先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新进展方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在产业谋划布局上重点体现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以加快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双标杆”建设为例,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信息服务业增加值每年至少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已经成为本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今年在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方面,《工作要点》提出开展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试点,完善京津冀蒙智能算力供给走廊机制。
推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争创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实现备案交易规模增长50%。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建成不少于3个国家级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打造不少于10个标杆示范应用场景。扎实有序推进“双智”城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0阶段建设。
在积极打造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方面,《工作要点》提出加快建设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组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化;今年还将培育战略性基础性绿色产业,研究绿色先进能源与低碳环保等产业政策,还将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选取部分行业企业开展产品和服务碳标识认证试点,推动新型绿色专业服务业发展。
此外,北京还前瞻性加大未来产业布局力度,《工作要点》提出建设6G实验室,率先推动6G关键技术在智能交通、应急通信等创新领域应用。加快推动氢能在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引育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链龙头企业。加速商业星座组网运营,多路径争取“北京星座”项目落地。推动建设国家级低空技术安全实验室,争取在京加快布局适航审定中心、检验检测中心。
在资金支持方面,今年将服务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京落地,推动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基金保持100亿元以上投资规模,还把高精尖产业领域作为支撑投资的重点;在土地方面,今年将完善产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机制,强化产业投资引进和落地保障,增强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在产业生态营造上重点体现系统融合,今年将培育2-3个高水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创新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新培育超1000家
在加快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全球主要创新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方面,《工作要点》提出要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全力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核心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组织重点产业集群企业与战略科技力量对接合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支持一批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创新项目,推进生物医药等九大专项攻关行动。强化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扩大“市—区—企业”联合基金规模。
围绕科技型企业从哪里来、到哪里落的问题,《工作要点》提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允许在成果转化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专项资金,奖励本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创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布局建设10家以上概念验证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在两业融合园区建设一批成规模的中试基地。在中关村各分园组建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扩大“京创融”“京创通”支持范围。优化完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建立部门联动、市区协同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生态构建的一体化工作格局。
关于人才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外优秀毕业生引进力度,探索推广在华永久居留计分评估机制,推进青年租赁住房支持试点。完善高精尖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引进政策,深入推进“科技新星”计划,一次性给予创新新星每人不超过50万元经费支持。
围绕科技型企业“敢投入、愿创新”,《工作要点》针对企业前期研发投入压力较大等特点,提出研究制定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安排不低于6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科技创新等。
围绕科技型企业“有成长空间、有发展路径”,《工作要点》设计了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的举措,提出新培育“小巨人”企业不少于100家、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1000家等。
本组文/本报记者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