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率队赴苏州,干什么?

3月11日,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率党政代表团赴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考察调研。

此次,陈慧宇带队主要就是学习,如东想通过借鉴苏州两区在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增强动能。

跨江苏州学什么?

通商荟注意到,这次考察苏州,陈慧宇主要去了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两个产业园和三家企业。

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

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是苏州高新区与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共建的国家级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目前已集聚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企业超1400家,产业产值规模超500亿元,年均增速超30%。

学习方向:产业集聚、创新平台打造、科研成果孵化等方面。下一步如东要加强与重点院校的产学研紧密合作,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化园中园”。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2014年3月在苏州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作为苏州高新技术领军企业,云能力中心立足苏州、辐射全国,负责中国移动旗下云计算平台——“移动云”的建设、研发与运营。

学习方向:如东要进一步加大总部型、龙头型企业的招引,不断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

人工智能产业园

人工智能产业园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主阵地和重要载体,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在人工智能园区,陈慧宇一行实地考察了星逻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星逻智能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无人机赋能领域,是国内商业化运营成熟的无人机全自动供应商,在光电风气四种能源场景进行垂直性巡检应用,是国内第一家出口海外的无人机自动化供应商。

学习方向:超前布局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在人工智能+实际运用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圈建设上的成功经验对如东发展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领先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拥有全链路智能语音及自然语言交互技术,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众多,业务布局围绕“云+芯”展开。在物联网领域,为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提供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等;在数字政企领域,为金融、交通物流、政务民生等行业,提供全渠道智能信息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

学习方向:产业布局、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等情况,企业深耕主业、创新发展经验。

为什么是这里?

此次学习苏州,如东挑选了两家产业园和三家企业,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园、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星逻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处赛道是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

为什么选择这些产业园和企业重点学习?

近年来,如东始终把沿海开发作为发展的主战略、主引擎,紧扣“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目标定位。一提到如东,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风电、光伏、储能、安防等重点产业和项目。



但是,在如东政府的统筹规划下,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智造、未来通信、未来健康五大细分赛道,也是如东着力深耕的方向,如东在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一直在积极作为。

在如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其中,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就是重要工作之一。如东今年将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 ,年内建成智能工厂基础级15家、先进级3家、卓越级1家。

因地制宣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东计划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进力度,引导纺织、化工、安防等传统行业加快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其中之一的工作,就是巩固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在报告中还提到,如东将在今年抢占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细分赛道,着力形成先发优势。

奔向“下一个千亿”

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通商荟注意到,在今年如东县组织的几次大型活动中,这些都是出现次数较多的关键词。

对于如东来说,肩负着市委赋予的“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发展使命,面对内外环境新变化、产业科技新趋势,如东绿色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区域比较优势突出、跨越赶超势头正盛,理应挑更重担子、作更大贡献。

但要走出一条全新的如东发展道路,创新必不可少。如何创?如东方向也是明确的。就是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扎实开展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推动数字化转型向中小企业延伸。

具体如何做?陈慧宇书记在刚刚结束的全县新型工业化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大会上作过明确指示。

一是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把重大项目攻坚突破贯穿始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到2035年,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长三角沿海新型工业化强县。

二是要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实践要求奋力构建一流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高端化升级,关键是数字化赋能,基底是绿色化转型。高端化升级,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安全防护特色产业,更大力度强链补链延链。积极抢占生命健康、泛半导体、低空经济等前沿赛道,把生产性服务业纳入制造业培养体系,推动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数字化赋能,要释放“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的叠加效应,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推动工业互联网、算力互联互通等方式场景落地和应用推广。绿色化转型,要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支持企业绿色改造、节能降碳,推广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应用,完善“源网荷储”一体化布局,高质量推进零碳园区建设。要在海洋经济领域集中发力,加快构筑“绿色能源示范城”“涉海材料先行区”“海工装备新高地”三大产业地标。

三是要锚定科技创新的关键路径,加快打造一流创新高地。要全力打造发展活力旺盛的创新主体集聚地。进一步加强链主企业“强创新”主导作用,支持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激发各类企业创新基因。要全力打造平台功能完备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对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用好建强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离岸孵化器等科创平台,努力打通科技与产业结合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要全力打造综合环境优渥的创新创业首选地。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全维度系统升级迭代人才政策,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探索建立与市场收益直接挂钩的配套奖补机制,推动优秀科创企业家、一流创新型企业源源不断涌现。

当前,南通市委提出“下一个万亿”在沿海,如东作为南通最滨海的地区之一,当前,正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把重大项目攻坚突破贯穿始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县的努力下,如东定能很快实现“下一个千亿”的发展目标。



如东发布:《如东党政代表团赴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考察调研》

中国日报网:《江苏如东:耕海图强 向海奔赴“下一个千亿”》

《2025年如东县政府工作报告》

如东日报:《全县新型工业化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大会召开》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