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日报报道,前段时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王毅表示,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中俄友好的历史逻辑不变、内生动力不减。双方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决定永久睦邻友好,开展全面战略协作,寻求互利合作共赢,因为这样做最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方向。中俄双方已经探索出一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



普京和拉夫罗夫(资料图)

日前,拉夫罗夫接受3名美国保守派媒体人采访时,专门提到了美俄关系和中俄关系。过去一段时间,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中俄关系遭到了大规模的舆论挑战,似乎美俄关系正常化给直接打断了中俄关系不断深化的节奏。甚至,有人认为普京会“背刺”中国。但在这次采访中,拉夫罗夫当着美国人的面表示,美国人应该非常清楚一点,那就是俄罗斯永远不会违背,与中国在法律和政治层面达成的一切承诺。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永远是说到做到。

美国显然并不甘心简单输掉这场舆论战。即使美俄关系因为制裁和冲突而难以调和,美西方仍然寄希望于通过软化俄美之间的对立,把俄罗斯拉入自己的轨道。特朗普上台时打出俄乌和平牌,偏偏遇上中俄合作日益加深;拜登时期又以恶化为主旋律,现在开放一个抛橄榄枝的可能性。本质上,一切只不过是为了搅局中国周边稳定,分裂中俄联动。这样一场国际关系中的“阳谋”,表面看似虚伪,实际上也凸显了中俄合作的重要性。



中俄交流会(资料图)

中俄关系为何能够成为世界上大国关系发展的最大确定性?作为当今世界大国和互为最大邻国关系的典范,三不’的价值,就在于‘常量’的确定。这3种中俄关系发展进程中的常量,是以两国关系中的“负面”、“禁行”样式确定下来的。从曾经的结盟到关系正常化,30多年来回头看,两国所确定的“三不”极富远见,具有超越时代的外交价值和智慧,由此“三不”成为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具体而言,“不结盟”是中俄关系的上限,“不对抗”是中俄关系的下限,而“不针对第三方”则是中俄关系的宽度。

俄罗斯智库近期报告显示,中俄在中亚的势力范围已形成默契分工:中国主导经济合作,俄罗斯负责安全事务。这种“背靠背”关系决定了莫斯科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背弃北京。但另一方面,俄方也警惕被绑上“反美战车”。当美国将60%海军力量部署亚太时,俄罗斯选择在台海问题上“低调”,实则是为了集中资源应对北约东扩,同时避免过度刺激美国而影响其在欧洲的战略空间。这种精妙平衡术在具体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普京(资料图)

外交部长王毅将于近日对俄正式访问。这将是他与俄外长拉夫罗夫时隔1个月后再聚首。去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中国国家领导人与俄总统普京三次面对面会晤。一系列元首互动中,外界不但关注普京访华时的“热闹”,更看出中俄联合声明的“门道”——近1万字中出现130次“合作”,北极航道、图们江合作等均赫然在列。正如中国国家领导人所言,两国携手走出了一条大国、邻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

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俄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愈发凸显其重要性。俄罗斯企业家奥列格·德里帕斯卡认为,中俄贸易额有望突破6000亿美元,并在量子计算、氢能、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中俄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将中国深度融入其发展战略,推动双边合作不断拓展与深化。未来,中俄合作必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创造更多辉煌成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