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托作用是一个多学科概念,通常指物体或结构因下方支撑力或压力而向上抬升或变形的现象。不同领域中的顶托作用的具体解释不同。

一.水体顶托作用的概念:

指当一股水流注入另一水体时,由于受到阻挡作用,发生雍水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涉及多种水体类型和地形条件。

二.主要的水体顶托类型及其影响:

1.海水顶托:

在河流入海口,由于地势低平,河水水位与海水水位差异小,加上密度存在差异,河水汇入海水中,不会马上混合在一起,而是会出现海水在下,河水在上的现象。影响:海水对河水产生顶托作用,导致河水水位上升,流速减慢,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


2.干支流顶托:

在干支流交汇处,支流汇入干流时,由于受到干流高水位的阻挡而产生的顶托作用。

影响:支流汇入干流时,干流水位抬升,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加剧。


3.湖水顶托:

在地势低平的河流入湖口,湖水会对河水产生顶托作用。同时,也存在湖水流出,注入河流时,河流也会对湖水流出产生顶托作用。


影响:湖水顶托作用导致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水质变差,易引发水华现象。

4.水库顶托:

在水库库尾,也即水库蓄水的末尾段,当修建大坝拦截河流时,开始产生回水,回水对上游来水产生顶托作用。

影响:水库顶托作用导致上游来水水位抬升,下泄作用减弱,易引发洪涝灾害。


5.冰凌顶托:

在中高纬度地区,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且有结冰期,冰凌阻塞河道,抬高水位,引起洪水泛滥。


影响:冰凌顶托作用导致河道阻塞,水位抬升,引发洪水。

这些水体顶托作用不仅影响水体的运动和水质,还可能导致洪水、水华等环境问题。在城市规划和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避免或减轻水体顶托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水体顶托作用强弱的影响因素:

1.地势起伏:地势起伏小,地形平坦,水体产生的顶托作用更强。

2. 水位高差:注入水体与被注入水体之间的水位差越小,顶托作用越强。当被注入水体在某些条件出现水位更高的现象时,顶托作用会更强。

3.汇入角度:支流汇入干流的夹角越大(越接近垂直汇入),干流产生的顶托作用越强。

4. 密度差异:被注入水体密度大于注入水体时,被注入水体由于密度大会在下对注入水体产生的顶托作用更强,一般河流注入海洋或者河水注入咸水湖时容易出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