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车自燃频发,一些交通事故后,电车往往存在爆燃的问题。同时,在政策向电车倾斜,普遍开始价格战后,国内汽车质量下滑,车辆从耐用品,向快消品转变。


此前小米SU7的事故,其实不是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通病。

就顶层设计方面。对电动车的安全性风险管理不足,对以补贴维持的产业生态改进不足,对产能过剩价格战后供应链的劣化准备不足。

原本试图借用电车实现汽车产业的崛起,结果到如今,变成了产能过剩和低质量内卷。

进而导致电动车撞击或自燃致死事件频发,大量电车企业亏损严重靠补贴苟存,上下游企业规模过大、经营困难,汽车市场基本饱和,靠网约车和政策刺激拉动,电车免税优惠,且给予高额补贴,财政负担巨大,电车寿命短,造成巨额浪费,废旧锂电池带来巨大安全生产和环保压力。


从宏观上看,随着土地财政熄火,政府开始过紧日子,已经没有那么多余钱去补贴电车。

国家发展汽车,是希望用汽车去替代房地产拉动经济发展,寄希望于用汽车财政不能够填上土地财政的大坑。

然而,在免税和补贴政策下,电车不仅没形成所谓的汽车财政,还要财政不断补贴,这就造成财政持续性失血,必然不可持续。

未来,在补贴叫停,油电同权后,纯电车中真正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就两类车,一类是老头乐式电车,比如五菱这类微型电车。另一类是网红电车,也就是靠流量和粉丝维系基盘。


从保护人民财政和生命安全来看,由于当下电车普遍存在隐患,正如相关部门领导说的,锂电池的热失控不可避免,灭火救援的难题还没有有效解决,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在碰撞安全,电池材料等方面进行改进。

要建立严格的电池年检制度,加强对地下车库、停车场停放电车的管理,完善配套消防设施建设,加强隧道、轮渡、仓库对于电车的通行、运输、存放的管理,避免因为电车自燃带来生命财产损失。


事实上,无论是山西运城M7碰撞后自燃导致3人死亡,还是本次小米SU7事故后自燃3人死亡,归根结底都是激进的电车战略的牺牲品,为了推行电车战略,默许企业将不成熟产品推向市场,默许企业虚假宣传,肆意违反《广告法》而不加以处罚,导致年轻人对锂电池、智能驾驶、大马力电车的危险性熟视无睹,轻信企业营销和广告导致的悲剧。


从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看,这几年的政策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催生了太多工业垃圾。

车辆开发周期从60个月下降到12个月,个别车企甚至1年内同一个团队开发3款车,该企业高管甚至将此作为一项成绩在媒体上公开宣传。

大量电车新车买来就生锈,喷漆、电镀、电泳、镀锌等工序能省则省,钢板用料一降再降,车载芯片已经从车规级,降级到工业级,甚至是消费级,偷工减料已经是行业常态,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严重损害。这些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良心问题。


铁流认为,应当停止对电车生产、销售、锂电池回收等各个环节的政府补贴严格执行安全及环保政策,实行油电同权,鼓励电池、内燃机技术创新,打压落后产能无序扩张,完善电池回收报废机制,避免电池带来的巨额环境污染。

铁流认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政府有为,不代表着无视技术发展水平和逆经济规律作为,政策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保护萌芽时期的本土工业,而不是制定政策,扭曲市场,不顾技术成熟度强推硬上,拿财政资金和电车车主的生命当儿戏。

当下的汽车产业,市场被政策粗暴扭曲,有效市场的竞争法则不起作用,结果反而不如西方的大市场小政府,因为西方市场主导,亏钱了企业会纠偏,会停止向错误的方向狂奔。而政府扭曲市场,只会因政治挂帅导致整个产业在政策和补贴下走向歧途。

简言之,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电车补贴自2009年开始,已经补贴了16年,是时候拆除温室,让电车和油车自由竞争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