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擅立与无序
既然在此次大观神号整顿活动中”仍禁军民擅立大小祠“,就说明,在政府礼制所主导的祀神系统之外,还存在着由政府体系之外的,由军民擅自所立的大小神祠。而这些神祠的存在,才是”诸州祠庙多有封爵未正之处,如屈原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永康军李冰庙,已封广济王,近乃封灵应公。如此之类,皆未有祀典,致前后差误”的主要原因。
因为假设这些神祠是政府主导,政府资助供养的,那么统一名号,按照政府诏书明文,按图索骥,统一称呼制度,是不难的事情,作为下级政府机构,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按照规则模板去实施,你让他要独创一个体系,去改造神谱,创造新礼制,一是可能影响自己的前程,不合算,二是反而比因循照章更加麻烦,没必要,在实际上的操作难度更大。所以,你看北宋政府在推行天庆观的全国模板的时候,各级政府都是严格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按照礼制要求,哪里设立三清,哪里供奉圣祖,哪里安放四圣,什么时候去行礼祭祀,都有严格的仪轨要求,开封府没有地方供奉,最后只能在府衙之内供神,就是因为这是政府主导的行为,是刚性的,你必须得照章去办,否则就会丢了自己的前程。
所以,这次整顿的对象,不仅是民间擅立的淫祠所造成的混乱,还有官方没有立马去禁止,而客观上默认立,但是没有纳入国家祀典中的神灵道场。
从这个意义上看,这种各地封号不一、互相抵牾的情形,大致就是处在过渡地带的大多数神庙的真实生态。
所以,既然屈原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永康军李冰庙,已封广济王,近乃封灵应公,那么二郎神有没有可能在大观之前,存在在甲地封王,在乙地号真君的情形,或者存在虽早已封侯,近乃称真君的情形呢?
说白了,这种状况,就是封神权利混乱,各地民间利益推波助澜封神造成的,所以大观年间才要彻底整顿,整顿的核心问题,说白了,就是把封神的权力统一收归中央政府。
亳州博物馆藏金代二郎神残件
《宋会要辑稿 礼四一》记载云:
二月二十日进《神宗宝训》、《祖宗仙源积庆图》,七月十一日进《徽宗实录》,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进《永佑陵迎奉录》,三十一年二月十七日进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正史》(记),并用此礼。二十七年五月五日,礼部言:「臣寮奏:成都府新繁县御容殿宇弊陋,欲加增饰。前期合用奏告,降御封香。」从之。二十八年十月十四日,太常寺言:「抽换太庙大殿梁柱,起修毕工,合奏告迁祖宗帝后别庙神主并祭告土地。」从之。自后每因修葺,并用此礼。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太常寺言:「大行皇太后崩,合遣官奏告天地、宗庙、社稷、诸陵。」从之。十月十九日,太常寺言:「将来修置大行皇太后鹢室,其徽宗皇帝室与哲宗皇帝室相连,并权告迁,合奏告太庙并土地。」从之二十二日,太常寺言:「奉上大行皇太后谥册宝,依礼例,前二日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从之。十一月十日,礼部、太常寺言:「显仁皇太后梓宫发引至攒宫掩攒,依礼例,前一日奏告攒宫帝后。」从之。十七日,礼部、太常寺言:「显仁皇太后神主祔庙前二日,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从之。三十年三月十四日,太常寺言:「普安郡王为皇子,除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王,合奏告天地、宗庙、社稷、诸陵。」从之。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礼部侍郎金安节言:「孝慈渊圣皇帝升遐,合遣官奏告天地、宗庙、社稷、诸陵、攒宫。」从之。七月八日,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徽)猷、敷文阁言:「近承降到孝慈渊圣皇帝御容收奉,合差本阁官诣神御殿行烧香奏告礼。」从之。九月六日,太常寺言:「显仁皇后大祥,除几筵,合行奏告之礼。」从之。十五日,太常寺言:「奉上孝慈渊圣帝谥册宝,于几筵前二日,合差官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从之。十月十九日,诏:「金人败盟,朝廷不得已而兴师,合奏告天地、宗庙、社稷等,令太常寺条具。」寻具到,合奏告天地、社稷、九宫贵神、五福十神、太一,差宰执,宗庙差亲王,诸陵、攒宫差宗室节度使及正(佐)[任]以上,行奏告礼;及遣官祭告蚩尤、马祖、北方天王、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并令招讨使行禡祭之礼。并从之。十一月五日,臣寮言:「乞告祭沿江州府县镇祠庙,并礼文未载于图经、灵迹显著者,同力保护江左。」太常寺条具,依所请,降祝文,述以金贼犯边,朝廷用兵,乞赐阴助,扫除妖孽,以速万全之意,令逐州府差官致祭。其三茅真君、应元保运真君亦合致祷。从之。同日,又言:「乞致祷延祥观、四圣显应观、护国显应昭惠王(崔府君)、旌忠观、忠烈灵应王、忠显(照)[昭]应王、忠惠顺应王、祚德庙、强济公、英略公、启佑公、吴山忠清庙、忠壮英烈威显王,冀蒙阴助之意。」从之。寻并遣侍从官行礼。二十三日,太常寺言:「迁翼祖而祔钦宗,合奏告迁祖宗帝后神主。」从之。十二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先行虞祔,迎重之日,时前礼仪使奏告毕,皇帝亲行一。
上文记述的是南宋绍兴年间的朝廷礼制政务,因为面临金兵南下的巨大军事压力,所以有臣下奏请“乞告祭沿江州府县镇祠庙,并礼文未载于图经、灵迹显著者,同力保护江左”。太常寺准请此议,并着沿江州府差官致祭。
这鲜明地说明,在南宋初年,沿江州府县镇之中,到处存在着“礼文未载于图经”的神祠。这些神祠,不在朝廷典祀系统之中,不享受政府财政拨款,而是游离于官方祭祀系统之外,但是这些神祀,也并非都是淫祠,而被地方所尊崇,是由地方信众所供养。现在,朝廷有难,需要更多的神灵合力护佑,所以连这些官方系统之外的具有显著灵验事迹的神祠,也被朝廷默认其存在的某种合法性,而由官方州府动用财政款项进行祭祀。所以,这些本来不在朝廷祭祀体系中的神祠,从此也第一,获得了朝廷的合法性,乃至纳入了官方祭祀体系,第二,也可能从此享受了财政拨款。
由此可见,这种中间地带的转换路径。
二郎花钱 吾道鼠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