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女士和王某结婚多年,婚后胡女士为了照顾家庭、养育女儿,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扑在了家里。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辅导孩子功课,家里的大小事儿都被她包了。可时间长了,两人在性格、处事方式还有教育理念上的分歧越来越大,争吵不断,感情也渐渐破裂。2022年10月,一次激烈争吵后,胡女士搬离了家,两人开始分居。2024年12月,胡女士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除了要解除婚姻关系、争取女儿抚养权、分割共同财产和债务外,还特别提出,要求男方支付5万元家务补偿金 。
胡女士觉得,自己这些年为家庭付出太多,承担了大量家务劳动,而丈夫王某却没尽到应有的责任,自己的付出应该得到认可和补偿。刚开始,王某收到诉状时特别惊讶,他可能压根没想到,做家务还能要补偿。但法官明确告诉他,家务劳动虽然无形,却不是没有价值的,夫妻双方在婚姻里的责任和义务是平等的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八条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在法官的调解下,结合夫妻共同财产的折价,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两人自愿离婚,女儿由胡女士抚养,王某按月支付抚养费,房产、车辆归王某,同时,王某一次性支付胡女士各项经济补偿共计25万元,这里面就包含了对她多年家务劳动的合理补偿 。
这起案件一曝光,网友们纷纷点赞。有人说:“终于等到这一天,家庭主妇的付出不再被无视!”也有人算了笔账,这些年请保姆照顾家庭,花费肯定不止25万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觉得家务劳动怎么能算钱呢,这不是把感情当买卖嘛。但其实,法律并不是在给婚姻明码标价,而是在承认,那些为家庭默默付出的人,他们的青春和机会成本不该被忽视 。
在以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盛行,很多人都觉得家务就该是女性的事儿,可如今,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女性既要在职场打拼,又要操持家务,负担实在太重。这次判决,是对家务劳动价值的有力肯定,也给社会提了个醒,要重视家庭中的“隐形劳动” 。
不过话说回来,现实里还有很多像胡女士这样的全职主妇,离婚时因为缺乏法律意识、举证困难等原因,连补偿金都拿不到。要让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真正落地,还得靠大家一起努力,不仅法律要完善,社会观念也得改变,只有这样,那些为家庭付出的人,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你对这事儿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