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安市国土空间规划获批后,各区县开发区的国土空间规划何时确定成为了大众期盼的焦点。
日前西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西安相关部门表示:
《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国务院批复,西安市以“片区化”方式推进详细规划编制,已经优先完成了古都核心区、东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北部片区、高新片区、西咸新区五大重点片区详细规划编制,形成示范效应。
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灞桥、阎良、临潼、长安、鄠邑、航空、航天、浐灞外围、蓝田、周至等10个外围片区详细规划编制,加快形成全市单元详细规划管控一张图。
就在昨天(4月1日),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关于西安市临潼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公示》,而在其中的“综合交通规划图”中,地铁9号线的未来有了全新的变化。
XI'AN
西安地铁9号线将延伸并规划支线
2020年12月28日西安地铁9号线一期(纺织城—秦陵西)正式开通运营。这些年来,9号线的运行拉近了临潼与西安主城区的时空距离,有助于引导主城区人口和城市功能向周边组团疏散,实现西安主城区与临潼组团的同城化,促进沿线旅游产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9号线还有着不少遗憾,如受秦始皇陵保护政策的影响无法直达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游客还需公交接驳;以及线路是否还会延伸,照顾临潼北部区域等。
而在最新发布的西安市临潼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图”中,这些疑问有了全新的答案。
西安地铁9号线延伸线项目:
透过这张“综合交通规划图”,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图中标注的黑色实线为现状轨道线即地铁9号线,而9号线的东端尽头也就是秦陵西站继续向东北方向,还有一条黑色虚线,即规划轨道线。
这条规划轨道线,起自秦陵西站,终于秦陵北路,也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东北侧。
这也意味着该延伸线,将弥补之前地铁无法直达临潼最大文旅景区的遗憾。
那为何此前因政策原因无法修建,如今又有所规划呢?
实际上,根据2021年4月23日,陕西铁路集团组织专家评审论证的《陕西省华清池至兵马俑旅游轨道项目建议书》,这一曾经被讨论的线路,拟采用胶轮有轨电车轨道制式,双线设计。
这表明了,9号线延伸线的修建将以地上形式为主,可能采用智轨、有轨电车、市域铁路等形式进行。
而在2024年,临潼区也发布过《临潼区有轨电车文旅配套工程特许经营权项目招标公告》,彼时招标公告显示:
有轨电车线路西起于规划旅游集散中心站,主要沿西临快速干道、陕鼓大道、秦唐大道、秦陵北路敷设,东止于兵马俑站,线路长约13.97km,设旅游集散中心、芷阳二路、西花园、华清池、秦陵路、兵马俑等6座车站及1座预留车站(秦陵南),其中换乘站2座,均与地铁9号线换乘。
可以看出,这条线路的走向自西向东,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南侧铺设。
不过,在招标公告发布1天后,临潼住建却发布了该项目采购暂停的公告,原因为:本项目因故暂停、具体开标时间及后续事宜另行通知。
中止招标的原因,不外乎资金、政策、规划等原因,但如今,这条线路出现在临潼区国土空间规划之中,意味着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又或者是哪一种走向,临潼区终究要通过全新轨道交通线路弥补9号线未能直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遗憾。
西安地铁9号线支线项目:
同样在这张“综合交通规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9号线芷阳广场站处,开始标注黑色虚线,自西向东,在西工程大·西科大临潼校区站前,向北进入凤渭路,再过渭河,进入秦王一路后,在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渭北校区)处,向东拐出。
图中的“9支”,也表示了该线路为9号线支线的身份。
实际上,这条线路同样也已筹划多年。
自地铁9号线开通后,一直有网友询问是否规划支线。2021年10月和11月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回复中表示,9号线有二期规划,并无支线,且不会跨渭河向阎良方向延伸。
但在2022年,临潼官方回复网友关于地铁9号线支线的咨询提到“新修编线网中还规划了1条渭北支线,即:从芷阳广场站经黄金大道至渭北工业园区。”
而在2023年发布的《关中城市群核心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告》中,在规划路线中提到了9号线支线,其中高架线规划方案中表示该段为临潼至航空基地段。
与此同时,网络流传的关中城市群核心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显示,9号线支线与延伸线均与此次公示规划图走向一致。
可以看到,9号线支线过渭河后,是一路向北进入阎良,并接入地铁17号线,即富平阎良至机场城际铁路。
显然,这两条线路已经谋划许久,线路颇为稳定,而此次9号线支线与延伸线被写入国土空间规划后,基本上意味着这两条线路未来总有机会进入到西安市轨道交通规划之中,至于是五期,还是六期,还得看目前四期的申报情况。
XI'
AN
临潼新规划
分属三大功能区
关注完临潼区规划的地铁线路,其实这份新公布的临潼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还有许多亮点。
根据规划公示内容显示,规划范围为:
临潼区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东临渭南市临渭区,北接阎良区,南至蓝田县,西与高陵区和灞桥区接壤,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
按照《西安市功能体系与布局规划》,分属北部先进制造集聚区、东部双向开放引领区、秦岭生态保护示范区三大功能区。
规划编制范围总面积约58.62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编制面积约55.7平方公里,包含19个详规单元,其中新增建设单元5个(含重点单元1个)、城市更新单元6个(含重点单元4个)、历史文化单元2个(含重点单元1个)、一般单元6个。
目标定位为:
统筹历史文化与生态景观资源,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承载区;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实施创新驱动,打造西安东部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用地布局为:
规划居住用地约15平方公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约7平方公里,商业服务业用地约6平方公里,工矿用地约9平方公里,仓储用地约2平方公里,交通运输用地约10平方公里,公用设施用地约0.6平方公里,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约4平方公里,特殊用地约2平方公里,陆地水域约0.4平方公里,留白用地约1平方公里。
道路系统结构为:
规划路网整体沿陇海铁路线呈带状组团式布局,打造级配合理、疏密有致的道路系统,形成“三高两快”的高快体系和“五横六纵”的主干路网体系。
“三高两快”高快道路体系构成基本对外交通骨架,其中高速路为连霍高速、城环高速、兵马俑专用线;快速路为S108、凤渭路。
“五横六纵”主干路网体系形成区域主要道路网,其中五横为秦汉大道、秦唐大道、骊山大道、元朔大道东延伸、秦陵北路;六纵为桃源南路、骊兴路、银桥大道、骊渭路、凤凰大道、S209。
编辑:解革
审核:Lyna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