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这四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掌握用心的诀窍。这四句话就是用心的口诀,或者说做功夫的口诀。
——净慧长老
本文选自净慧长老全集《双峰禅话(下)》
古代的祖师对于用功夫,在各个阶段上都有很明确的指示。比如说我们现在安安静静地坐了五天了,各位的功夫到了什么程度,无论如何,都会有进步。
用功夫实际上就是调心,调心就是用心。心有种种攀缘,攀缘止息了,就会产生安静或者寂静。攀缘不息,那就是掉举。攀缘止息以后,如果觉照跟不上,就是昏沉。用心怎么样恰到好处?永嘉大师有四句话:“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这四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掌握用心的诀窍。这四句话就是用心的口诀,或者说做功夫的口诀。
所谓“恰恰”,就是正在进行中。做什么呢?用心。正在用心的时候,“恰恰无心用”。用心一定要达到无心的境界,也就是用而不用、不用而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达到了任运自然的状态,就是“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不着意,不起心动念,但是又有觉照,那就是功夫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
“无心恰恰用”,无心起念,功夫还是在做。做功夫,“常用恰恰无”,还是不着意,不起念来观照此心。
如果用牧牛的层次来说,这头心牛此时已经完全规规矩矩,只吃本分草料,不犯他人苗稼。鞭子也不要了,绳子也不要了,可以放手让这头心牛任运自在地保持本分。
希望各位用功夫的人,记住这四句话,经常用这四句话来检验自己用功的心态。因为祖师说的话,都是过来人的经验。像这种语言,不是仅仅通过思维能够得到、能够说得出来。这一定是经过自己勤苦修行,做到说到的话,所谓“过来人的话”。
要知道永嘉大师是六祖的大弟子,他在见六祖以前,已经是天台宗的一位大法师、大善知识。为了求得六祖对他修行的印证,所以才不远千里,从浙江云游到广东曹溪,要参拜六祖。永嘉到了六祖那里,六祖正在升座说法。永嘉大师绕六祖法座三匝,然后振锡而立,不礼拜。六祖问道:“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然后还有一系列的对话。大家想想看,从他这种来势,就可以看得出永嘉大师当时的心态是什么。永嘉大师见了六祖以后,问答之间毫不让步,最后在两者的反复酬答中,永嘉得到了六祖的印可,然后才顶礼。顶礼完了,马上就要告辞。六祖说,不要走得那么快,且留一宿。这样,永嘉大师就在曹溪住了一个晚上。所以永嘉大师又有另外一个名字“一宿觉”。
他离开曹溪以后,就写了一篇《证道歌》,讲他在曹溪所获得的印证;讲六祖是怎样传佛心印,弘扬顿教;然后他又怎样五体投地地服膺六祖的开示。这篇《证道歌》收在藏经里,也有许多人会背诵。文字漂亮,义理透彻。他还有一本著作,叫做《永嘉禅宗集》。刚才说的“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这四句话就出自《永嘉禅宗集》。这本书从十个方面来讲述修止观的过程。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他到曹溪以前的著作,是根据天台宗的教义(所谓三止三观)写的一本修习止观的指导书。非常简要,功夫的话说得特别多。
古来的大德所说的话,都是自己的体验,所谓“言所行”,说的话就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境界。因为只有把自己经过了的境界讲出来,才不会造成误导,才不会引错路。打个简单的比喻:我们要到黄梅去,怎么走呢?初来四祖寺的人,一定说得不是很明白;久住在四祖寺的人,要问他怎么到黄梅去,他一定讲得头头是道,不仅是指出一条大路,还可以指出很多小路,指出一些比较近的捷径。修行亦复如是。
修行有按次第走的,也有走捷径的。走捷径的,就是禅宗的顿悟法门,没有次第,因为“十地顿超无难事”。一念悟,顿同诸佛;一念迷,就是博地凡夫。这一迷一悟之间,差距就很大很大。
像这种顿悟的法门,严格地讲,是从达摩祖师西来以后才传递出来,直截了当地把佛陀教外别传的法门传到中国来。用现在的话来说,达摩祖师给我们送来了佛教最先进的文化。我们中国人,第一个接受这种先进文化的,就是二祖慧可。这种先进文化,可不是一般的学问。这可以说是生命科学,是解决生死问题的学问,是直接成佛作祖的大法。
大家想想看,有了菩提达摩,如果没有二祖慧可这样有大根机的人,达摩的教法也留传不下来。因为达摩走到京城,连梁武帝那样信佛虔诚的君主都不能认识领悟达摩的禅机。而且在当时,那些执著名相的佛门大德,对达摩的顿悟禅都提出了质疑,都持怀疑的态度。整个中国佛教界,对顿悟禅都是采取排斥的态度。只有二祖慧可,孤明独发,能够认识到达摩顿悟禅法的价值,不惜立雪求法,不惜断臂求法,不惜为求法而忘舍身命。
我们今天能够得闻上乘禅法,时时应当感恩菩提达摩,感恩二祖慧可,感恩三祖僧璨。我们非常有幸,我们现在的这个道场,就是菩提达摩以后的第四代道信大师的道场。道信大师同样也是在这里传持达摩的顿悟禅宗。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道场,它所具有的价值,它所具有的禅宗那种彻底的、顿悟的、一超直入的精神,四祖道场就是一个载体。能够在这个道场修行,能够在这个道场打禅七,那是多么不容易啊!四祖道场能够恢复,使我们能够有机会在这里打禅七,就是本公老和尚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无上大因缘。没有本公老和尚的威德和愿力,这个道场没有今天。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从菩提达摩一直到本公老和尚,历代祖师给我们缔造了禅的因缘,使我们今天还能够接受这种法乳深恩。
一定要精进用功,一定要把祖师的话反复运用,看自己是不是到了这个境界,是不是在“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每个人不妨用这四句话来考问一下自己现在的功夫怎样。
▍版权声明:
○ 本文转自柏林禅寺,由玉泉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