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陈露佳
让群众“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扇门”,揣着矛盾来、带着微笑走。近年来,浙江省慈溪市“一盘棋”谋划推进,着力提升县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水平,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构建起“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和便民服务平台。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其中,以专业力量赋能综治中心建设,为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
关口前移,打通基层解纷“神经末梢”
一场主动求新求变的“慈溪探索”,在更早以前便在三北大地上铺陈开来。
2019年,慈溪市筹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负责统筹协调辖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这是如今慈溪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慈溪市综治中心)的前身。其后,各镇、街道也陆续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
2023年10月,在慈溪市委政法委统筹指导下,慈溪召开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试点推广现场会,在慈溪市范围内推进市、镇(街道)、村三级实体联动,打造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把基层解纷力量整合起来,建立起有效的运转模式,把社会矛盾纠纷层层吸附过滤,让法院回归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慈溪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童立松表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法院要做的是指导调解、培育基层法治带头人,努力实现“基层纠纷基层解”。
“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处理好了,村里调解靠得住!”拿回设备的纪先生长长舒了口气。
不久前,余姚一家公司向纪先生的公司购买了一台螺丝机。交货后,双方对设备的质量问题发生争议,对方公司向慈溪法院横河法庭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纪先生的公司支付违约金。案件进入先行调解阶段,法院将案件通过宁波市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委派至慈溪市综治中心,由慈溪市综治中心将案件流转至桥头镇矛调中心处置。
在镇矛调中心的协调下,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纪先生所在村的村干部参与到了调解中。很快,双方当事人就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并在当天办完了退货退款手续。
像上述矛盾焦点清晰、诉求简单的纠纷,在经过慈溪市综治中心“分门别类”后,会纵向分流至镇矛调中心、村社(共享法庭)、网格等基层,横向分流至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调解组织,实现精准分流、闭环处置。
截至目前,慈溪法院在辖区内共委托调解纠纷3812件,成功先行化解1140件,调解成功率29.91%。
“这些在群众身边的解纷力量熟悉当地社情民意,消息灵、人情熟,也有着较高的调解技巧和调解艺术,能够与当事人有效沟通,疏导情绪。”慈溪法院立案庭庭长岑央波表示,“他们处理纠纷的方式方法有时比法官更方便灵活,比起到法院‘走程序’,很多当事人其实更愿意选择就近、快速的解纷渠道。”
内外联通,盘活社会共治“源头活水”
“地是我的,租金怎么给了别人!”观海卫镇某村村民老林多年来在外地工作生活,在一次返乡过程中他发现名下的0.1亩承包地被租了出去,可租金却给了村民老张。
“你多久没回村了,承包地的边界你分得清嘛。”老张认为,这块地是自己在多年耕作中开垦出来的,如今出租,租金理当给自己。
双方争执不下,至观海卫镇矛调中心处理。中心邀请慈溪法院景赞宇法官给予相关法律指导。
了解了纠纷来龙去脉后,景赞宇结合法律规定提出了化解意见。经过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和调解员的工作,案件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据悉,2023年8月起,慈溪法院就增派“1+4+N”团队入驻慈溪市综治中心,景赞宇正是团队中的员额法官。1是指一名正局级干部,负责领导团队,协调联络各方;4指包括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在内的4人常驻团队,负责调解指导、立案登记等具体工作;N为能够参与纠纷化解的法院、辖区单位及镇(街道)专业调解人员。
“以前,法官的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调解或者协调调解上,现在我们逐渐向指导者、协助者转变。”调解结束后,景赞宇说起了自己的感受。
人民调解员孙士明是慈溪法院的一名退休法官,退休后他被返聘为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再次投入到热爱的司法工作中。随团队入驻以来,他调解了900余件案件。谈起调解工作,他认为提高群众对基层调解员的信服度很重要。
为此,慈溪市正在逐步加强基层专职调解力量的培育,在各镇(街道)、村(社区)调委会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调解员,并加大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为更好规范流程,慈溪法院推动慈溪市委平安办出台《先行调解案件流转处置规范》,并制定了《矛盾纠纷一件事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图》,明确不同的纠纷类型流转渠道、责任部门等。
“对照着这份图,我们办事就很清楚了,纠纷该怎么处理,该在哪里办都一目了然。”孙士明说道。
为帮助提升调解员能力水平,慈溪法院全力打造“调解夜校”品牌,分批次邀请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等开展集中培训授课。目前已开展10期,同步通过共享法庭开展线上直播,覆盖1000余人次,反响良好。
“下阶段我们将推动‘调解夜校’覆盖慈溪全市域、全行业领域、全协会组织,助力基层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慈溪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功能融合,服务“当事人一件事”改革
慈溪市综治中心位于三北大街,与慈溪市政府仅一条马路之隔,交通便利。走进中心,大厅宽敞明亮,法律援助、调解服务、法律咨询、公安信访等25个服务窗口依次排开,法院、检察院、公安、住建局、工会等21家单位或是常驻或是轮驻,通过空间上的物理整合,推进各职能单位的功能融合,方便群众一站式办理各类事项。
“前几天在路上被人撞伤了,对方不愿意赔偿,我该怎么办?”
“朋友推荐我来的,说是这能申请法律援助。”
越来越多的慈溪人,在遇到事后选择来到这里,寻求帮助。
日前,法院入驻团队接到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原告叶先生要求慈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撤销某个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在接收起诉材料后,法院向慈溪市综治中心提交了调解申请。综治中心协调涉诉行政机关面对面开展协商调解,核实案件情况,沟通处理方案。
在团队入驻的同年,慈溪法院将行政、环境资源及再审立案业务调整至慈溪市综治中心办理,与行政争议调解、司法鉴定、检察服务等窗口联合办公。依托前述方式,慈溪市综治中心累计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13次,协调行政争议30件,化解14件。
除此之外,慈溪法院联合慈溪市综治中心积极与慈溪市人社局、住建局、市保险行业协会等对接协商,探索推动劳动争议、物业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类型案件“行业纠纷行业解”,不断扩大解纷“朋友圈”。同时,依托综治中心培育“木兰天平工作室”“金石榴女律师维权站”等调解品牌,实现相关矛盾纠纷“一个中心统管、一揽子解决”。
目前,综治中心已在物业纠纷、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等多个领域开展常态化调解工作,已累计成功调处纠纷28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