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奉贤区健全完善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格局,全区涌现出了一批深耕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中的优秀人物,他们将法治担当力扛于肩,把法治为民镌刻在行,让法治的信仰薪火相传。即日起,上海市奉贤区司法局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登公共法律服务人物篇章,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法治故事。
杨银花是青村镇青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法治带头人”,她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基层治理工作中,努力提高社区自治化、法治化水平。在她的带头引领下,通过实行“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将居委会打造成了一个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美好社区。2024年青村居委荣获“第六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提名案例”。
巧织法律资源网,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青溪老街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居委一并承接着老街的日常管理,因此,杨银花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老街刚刚起步的那几年,无论是邻里矛盾,还是形形色色商铺的日常管理,都存在许多棘手的问题。但是,“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让她打开了新的思路、也有了新的期待,她精心布局,逐步建立了一套全面、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网格体系,为居民获得更优质的法律服务。
多线服务,法律触手“零距离”。线下,居委会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一系列的制度上墙和法律顾问坐班制的服务模式,使居民能够知晓法律服务资源和内容。线上,居委积极引导居民通过线上法律咨询渠道如12348热线、数字码车二维码等获取法律服务资源。居民们动动手指,通过投屏二维码、微信群、小程序等功能,就能及时联系到专业律师,享受高效的法律服务。与此同时,居委还将服务延伸到了毗邻老街的“清溪十二坊”,在其生活驿站内设立法治读书角、法律顾问接待点及调解工作室,为商户们提供各类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提升商户依法经营的意识,同时也让游客们感受到老街浓厚的法治氛围。
多元团队,法律后盾“零顾虑”。杨银花深知,人才是基层依法治理的关键,深挖和培育多元队伍是工作的重要支撑。青村居委目前两委班子成员4名,在杨银花的带头下,他们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法治工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领导作用。她还十分注重并参与“两人一户”及结对导师团的培育和建设,发动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活动,推动设立了2名“法治带头人”,6名“法律明白人”,1家“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为了让众多居民、商户、游客各方的关系更加和睦融洽,各类矛盾纠纷也能得到及时化解。在她的号召下,由吴进宝、退休干部、老党员组成的“老娘舅”调解服务队伍自发成立,并依托“小皮匠”志愿者服务团队品牌,为群众及游客及时排忧解难。“老娘舅”从群众中来,深入基层,调解讲法讲理又讲情,让大家心服口服,从而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如今,这些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参与日常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和简单纠纷调解工作,俨然成为居委法治工作的得力助手和基层法治建设的示范标杆。
善治弄堂话法治,法律服务“深入人心”
有形阵地,丰富法治宣传内涵。结合老街实际情况,杨银花创新打造特色弄堂,“善治弄”“清风三里”法治弄堂,将生活中与居民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件,通过法治文化长廊的形式对居民以案释法,用青村居民的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进行普法宣传,引导居民利用民法典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义昌弄”围绕“爱党爱军”主题,营造“红色弄堂”氛围,弘扬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这些弄堂的诞生为居民送去了丰厚“法治知识大餐”,也为来老街游玩的旅客提供了驻足停留的理由,成为了老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无形浸润,彰显法治文化力量。杨银花经常在青村老街上组织开展各类法治巡讲、法治文艺演出、设摊咨询等活动,依托青村镇特色法治文化品牌“阿傅故事会”,结合各类节点和主题,推出不同的法治文化活动,让居民的法治文化体验更加充盈,从而提高居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进一步凝聚居民对法治的认同感,从法治的旁观者变为法治的参与者。特色弄堂的打造,承载着法治文化的无形力量,更突显了辖区居民接纳法治、运用法治、享受法治的过程。
美丽约定解民忧,议事平台践行“人民民主"
议事协商促治理。青村居委是一个开放式的老旧社区,辖区内既有居民区、又有商区、街区还有景区,居民“要安宁”和商户“要客流”之间的矛盾、商铺经营扰民、餐饮店违规排污等引起的纠纷曾是青村社区基层治理中的一大痛点。杨银花围绕居民各类需求、社区焦点问题,通过方桌议事会、“青居议事廊”平台和“商”谈议事小组,将自我管理的功能“放权”给居民和商户,挖掘社区多元治理潜力。
以“约”规范见实效。青村居委涵盖商铺300多家,商居共住,商铺不仅是政府服务管理的重点对象,也是社区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力量。杨银花通过成立“商”谈议事组,制定并发放“商铺美丽约定”“商铺居民公约”,以“两约”规范化保障治理实效化,引领商铺依法经营并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围绕营商环境、安全、卫生、依法经营等问题常态化开展议事活动。
青溪老街南街的一家咖啡馆在开业期间,试行给顾客提供“外摆位”,但打烊后,外摆区因离居民区太近存在安全隐患,故咖啡馆准备砌一堵墙。居民老董得知情况后,向“法治带头人”杨银花反映情况,“我家门口开了个咖啡馆,本来是好事,偏偏为了跟我们居民隔开,准备砌一堵墙,搞得大家以后出门还要绕路,一点都不方便”。杨银花和“小皮匠”志愿者服务团队走访商铺,了解店铺的营业情况和周边居民的实际通行需求,牵头商户代表和居民代表通过“青居议事廊”平台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一致,在墙上开一扇门,钥匙由双方保管,既保证商家经营安全,也保证居民使用水桥码头的便利。
法雨春风潜入夜,滋润百姓细无声。杨银花用法治思维指引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社会难题,用法治力量推动件件惠民实事落地有声,真正把法治融入居民的工作生活当中,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供稿:公服科、青村镇司法所
审核:顾若尘、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