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跑者而言,拉伸可能是除了跑步之外最熟悉的训练内容了,拉伸对于跑者的表现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拉伸能够帮助跑者提升步幅,降低多余能量的消耗,达到提升运动效率的作用。

然而,有些跑者在拉伸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包括拉伸动作不规范、代偿拉伸、以及拉伸强度和时间把握不合理的情况。

拉伸不科学,不仅不能帮助跑者达到理想作用,反而可能产生相反的不良效果,甚至影响跑者的健康,因此,跑者有必要搞懂关于拉伸的“操作说明书”!



很多跑者低估了,保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对于身体健康、以及跑步成绩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从力学角度来分析,跑者的髋关节活动度每减少5度,步幅会因此缩短2-3厘米,触地时间会明显增加,这样会显著增加跑步中的能量消耗。

此外,肌肉紧绷不仅会增加关节压力,也影响跑者的恢复能力,限制了跑者的进步,影响着跑者的健康状态。


在跑步前,跑者需要重点关注脚踝、髋关节的灵活;同时,拉伸应该主要围绕这些关节周围的肌群,小腿三头肌是影响脚踝的主要肌肉,髋关节则相对复杂,跑者需要对屈髋肌(髂腰肌、股直肌)、伸髋肌(臀大肌、腘绳肌)、外旋肌(臀大肌、梨状肌)、内收肌群进行活动。

或许,你会认为做如此多的拉伸会过于繁琐,而只是选择拉伸自己习惯(喜欢)的部位,其实,这样做是危险的,因为,相较于整体紧张的身体,有的部位紧张、有点部位松弛的身体情况下运动风险更高!


因此,对于每一位跑者而言,拉伸应该更具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选择和模仿。那么,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关节情况就很必要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拉伸安排,从而达到理想的身体状态。

进行专业的关节活动度测试是理想的选择,对跑者而言,检查脚踝、髋关节的状况是否合格是必要的,尤其是存在膝盖、足部伤病的跑者。当然有经验的跑者,可以在拉伸时感受肌肉的紧张程度、以及对称性的问题,然后侧重性的进行拉伸。



一些跑者在拉伸的时候,只是看起来像是在拉伸,与其说是在拉伸,更像是在进行“柔术表演”,根据《运动医学期刊》的研究显示,83%业余跑者存在代偿性拉伸,这导致腰部劳损风险增了42%。

因此,跑者应该认真对待拉伸这个事情,同时需要了解正确的拉伸姿势,才能获得健康和运动表现的收益,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麻烦。

跑者经常做的一些拉伸动作,就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拉伸大腿后侧肌群时,跑者会将一条腿抬高放在一个平台上,然后俯身;而一些跑者为了追求幅度,不惜大幅度的弯腰靠近大腿,其实这样做更多的时代偿拉伸了腰部肌肉;


正确的安排是,应该保持骨盆和躯干的稳定,这样才能够固定肌肉的锚点,并将躯干保持挺直的情况下弯屈髋部(缩小大腿和躯干的角度),此外,对于柔韧性相对较差的跑者而言,是不要将腿抬到较高的位置的。另外,选择仰卧位直腿抬高的方式就能够很好的避免腰椎代偿的问题。

在拉伸臀部肌肉时,同样也需要注意保持骨盆和躯干的稳定,而不是依靠弯腰的方式来提升幅度。

而在拉伸时,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忽略了膝盖与脚尖方向的控制。


比如,在拉伸的大腿前侧肌肉时,跑者常用向后折叠小腿,一只手在身后固定脚踝的动作,此时,很多跑者容易忽略控制膝盖的位置,让膝盖向外展开,这样不仅不能充分的拉伸大腿前侧肌肉,而且也造成骨盆的移动。

正确的安排是,应该保持骨盆和躯干的稳定(不挺肚子),并保持膝盖朝下,不向外侧移动,如果拉伸不明显,可以继续向后拉动整条大腿。

通常,在拉伸下肢的肌群时,一般需要身体姿势保持骨盆和躯干的稳定,注意控制脚尖与膝盖的位置不偏移。



拉伸和跑步一样,需要负荷的管理,包含的因素有:强度、持续时间、组数等。

强度,是跑者需要重点注意的因素,也是影响拉伸效果的关键,拉伸强度过大会引起肌肉和神经的紧张,强度过小则不能达到理想的肌肉伸展效果,因此,如何量化拉伸的强度、保证强度适中是跑者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在此,我们可以借助RPE(自觉用力程度分级)来衡量拉伸的强度。建议采用1-10分的区间,1-4分表示轻松程度,5-6分适中,7-9分表示艰难,10分代表极限程度。

建议跑者选择4-6分的拉伸强度区间,即有较明显的拉伸感,有酸爽的感受,但不疼痛!可以长期保持,能够较轻松的呼吸。 当达到目标强度(4-6分)后,即可进行保持,然后持续30-60秒,或进行5-10次深呼吸。


一次拉伸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拉伸的时机和拉伸的强度。 比如,在热身阶段,为了限制拉伸对肌肉弹性的影响,建议跑者将拉伸时间控制在15-20秒/次,强度应该控制在中等或中低区间;而在训练后的拉伸中,跑者可以持续30-60秒/次。

拉伸强度越大,对应拉伸的时间越短,反之越长。比如,5-6分的中等拉伸,持续时间30-60秒/次,而2-4分的中低拉伸强度,跑者可以持续超过一分钟的时间,两种方式都能达到理想的放松肌肉效果。

关于拉伸组数和频率,现实中的多数跑者是跑的够多(疲劳和紧张程度较大),而拉伸的少(放松),因此,不仅跑者应该坚持在训练日放松,在非跑步和训练日,也应该进行紧张部位和主要大肌群的部位进行拉伸和放松,可以说,跑者每天都可以拉伸和放松。


通常,每个肌群应该至少完成1组的高质量拉伸,对于紧张部位则应该完成2组以上的拉伸。

拉伸时容易紧张是跑者容易出现的问题,当跑者到达目标强度之后,一般会默默的数数,同时开始倒计时。

其实,跑者除了精准的记时,还可以采用完成一定次数的深呼吸,比如,针对热身环节,达到目标强度后,开始深呼吸3次,通过鼻子吸气可以让吸入的空气更温和,这在冬天时尤为重要;

而在吐气时,可以稍微撅起嘴巴,减少通气的面积,可以延长吐气的时间,这样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从而让肌肉更好的放松。 一般情况下,吸气和吐气的时间比例为1:2,吸气可以用2-3秒,吐气用4-6秒。



总之,拉伸是跑者最方便、经济的放松肌肉、缓解紧张和疲劳的方法;为了提升身体能力和保持健康状态,跑者应该认真对待拉伸这个重要环节。

而科学的拉伸,是跑者获得理想运动收益的前提和安全保障,因此,聪明的跑者会格外注重拉伸细节,提高动作质量。

此外,拉伸需要因人而异,在不同的场景下,采用针对性的拉伸安排,才能够更好的帮助跑者提升身体状态和运动能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