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这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的疾病,其实是由于脑血流减少或脑供氧不足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它常伴随偏瘫等严重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有一个问题需特别注意:偏瘫侧肢体末端易出现水肿。这不仅影响康复进度,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那么,患侧肢体为何会肿胀?又该如何改善呢?河北大学附属邯郸明仁医院重症康复科临床专家为我们解答。
水肿背后的原因
1.循环受阻:偏瘫后,上肢运动功能受损,肌肉活动减弱,导致血管肌肉泵功能下降。这会影响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限制手部血液和淋巴回流,进而引发肿胀。
2.体位不当:患者长期保持错误体位,如腕关节持续屈曲受压、上肢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坐位时上肢下垂,都会加重患侧循环障碍,导致手部水肿。
3.软组织损伤:偏瘫早期,患者肢体处于软瘫状态,肌力和肌张力下降,难以保护肌肉和关节。若日常护理和训练中忽视这一点,易造成关节或软组织过度牵拉,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水肿。
4.患手输液:由于患手循环功能受阻,输液时患手无法有效将液体循环回心脏,导致液体渗透到周围组织,引起手部水肿。
如何预防和治疗水肿
1.正确的体位摆放:仰卧时,将患侧肩垫高,上肢放在长枕头上,手指伸展,使上肢高于心脏。坐起时,将患肢放在桌面、轮椅桌板或枕头上,保持肩前伸,肘、腕、指伸展,躯干直立。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2.适当的运动:鼓励患者主动运动患侧上肢。适当的主/被动运动有助于水肿消退,为上肢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例如,Bobath握手运动,即使用健侧肢体协助患肢进行肩及手的活动。
3.冷热交替浸泡:使用40~45℃的温水和5~10℃的冷水,先浸泡温水2~3分钟,再浸泡冷水1~2分钟,重复5~10次。此方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4.向心压力按摩: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摩,以促进淋巴回流,达到消肿效果。
5.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法:使用一根粗约1~2毫米的长绳,对患肢肿胀处进行向心性缠绕至腕关节以上,然后立即去除绕线。重复操作可减轻水肿。
6.肌内效贴布:利用肌内效贴密度差的牵拉力量,控制皮肤走向,增强筋膜系统的通透性与流通性,改善淋巴及血液循环,减轻上肢水肿。
7.气压治疗:使用加压装置,如压力手套、压力绷带等,有效减轻肢体末端肿胀。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通过多腔气囊的充放气,对组织和肢体形成循环压力,促进血液和淋巴流动,改善微循环,加速组织液回流。
8.早期使用肩吊带:将患肢固定于心脏水平或更高位置,以预防和促进肢体肿胀消退。但仅在坐位和站立位时佩戴,且时间不宜过长。
9.其他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物理因子治疗、药物治疗或中医治疗等。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出现手部肿胀的现象不容忽视。家属应重视此问题,并进行有效预防,若出现不适,务必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