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虽然只是一个“小产业”,但云南咖啡的升“咖”之路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小产业一样能够闯出一片大天地。
最近,昆明海关发布的一组数据让云南咖啡再次受到了公众关注:2024年,云南省出口咖啡3.25万吨,同比增长358%,远销荷兰、德国、美国、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8%以上,仅从量上看,云南咖啡几乎可以和中国咖啡画等号。作为中国咖啡的重要代表,云南咖啡出口量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增长幅度?
从市场供需的角度看,原因显而易见:咖啡主产国的产量下降,对一些经营者而言,供需缺口需要有新货源来弥补。作为全球最大咖啡生产国,巴西咖啡产量占全球总产量近四成,但巴西咖啡产量已经连续多年欠丰。据巴西咖啡行业协会(ABIC)预测,2025年巴西咖啡产量将减少4.4%,这一趋势可能持续至2026年。而据国际咖啡组织(ICO)统计,全球咖啡消费量仍在攀升。数据显示,去年咖啡豆的涨价幅度甚至超过了黄金的涨价幅度。云南咖啡出口量的增长,与这样的国际市场环境有着必然联系。
不过也要看到,云南咖啡产量仅占全球的1%左右,基数不大,加上国内对咖啡的消费日益增长,出口量的绝对数值并不高,这也使得市场稍有风吹草动,数据上的“反应”就比较明显。因此,对于这358%的增幅,我们也要保持冷静。
出口增幅也许不足为奇,但云南咖啡近几年的成长却是值得关注的。近年来,全球精品咖啡消费增长速度远高于普通咖啡,并逐渐成为全球咖啡产业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向。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路径,恰恰踩对了市场的节拍。2021年以来,云南将咖啡产业作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之一,研究实施了“咖六条”等推动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的政策措施,使得云南咖啡精品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此外,借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等政策叠加优势,以及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陆路贸易网络,云南咖啡持续快速摆上“世界货架”。这些努力获得了市场认可,近年来,多家知名品牌纷纷推出云南咖啡产品,甚至有品牌将其纳入“标配”,要将高品质的云南咖啡豆加入内地售出的每一杯经典浓缩咖啡中。2021年以来,云南咖啡农业产值以每年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快速增长,2023年增长率甚至达到了57.48%,产值达到54.3亿元。2023年,云南省咖啡产业覆盖了25万户近100万农民,仅咖啡一项的人均增收就超过5000元。
不只是云南咖啡,随着我国农业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新阶段,其他类似的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也会向国际市场敞开怀抱。我们之所以关注云南咖啡这个“小产业”的惊艳表现,也是为了给各地借助地方特色发展质量农业带来一些启发。
首先,对于产业规模有限的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而言,走“小而精”的发展路子,以质量提升夯实特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许更为可行。从巴拿马的瑰夏咖啡到国内的褚橙都证明,只要品质有保证,小规模农产品同样可以得到市场认可,在应对市场波动和竞争压力上也有更好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一个“小而精”的特色优势产业带来的辐射效应是巨大的。一些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会为了一杯咖啡,特意去产地寻味,为当地民宿、文创等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其次,当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借助地方特色发展质量农业亟须以全球化视野重构发展逻辑。一方面,要看到国际市场的广阔需求,及时捕捉到国际市场的动态和机遇,适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和销售策略。另一方面,对云南咖啡这类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来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样重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本土特色优势与国际资源深度融合,才能在高水平开放中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还要注意的是,我们发展有地方特色的质量农业,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农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给农民讲清利弊,让农民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提升产品品质,更重要的是,再高端的市场也不能脱离农民和农业生产,要让农民能够真正获得品质提升带来的溢价,质量农业才能走得更远。
与果菜茶等云南传统特色产业比起来,云南咖啡仍然只是一个“小产业”,但云南咖啡的升“咖”之路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小产业一样能够闯出一片大天地。
主办:农民日报评论部
nmrbpinglun@163.com(评论)
nmrbsnlt@163.com(理论)
nmrbweiping@163.com(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