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4月2日电 (王凡)近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主办、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承办的2025年研学实践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成都武侯召开。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共聚一堂,探讨新时代研学实践教育的创新路径。

研学实践助推“五育融合” 武侯模式获关注

武侯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伟介绍,近年来,武侯区以“基地建设、协同育人、评价改革”三维联动,构建全链条研学实践生态。目前,全区已建成“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近3年接待研学超18万人次,并创新推出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城市发展、健康安全“五大领域”研学课程,形成“校内+校外”实践网络。

武侯区教育局局长蒋晓梅表示,该区通过“三层机制”(顶层设计、平台资源、托底保障)优化研学生态,并建立“行前设计—行中实践—行后评价”闭环体系,依托数字化平台精准追踪学生成长轨迹,提升综合素养。

专家建言:研学课程应强化“育人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田慧生表示,研学实践需在“育人导向、学理研究、课程设计、校家社协同”四方面深化探索。深圳大学李臣之教授谈到,研学旅行应“超越观光,回归教育本质”,首都师范大学杨培禾教授则从课程设计角度,提出“跨学科整合、贴近真实生活”的实施策略。

在分论坛环节,北京、深圳、成都等地51位教师代表分享了研学课程案例。武侯区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展示了校本化研学课程设计经验,凸显“实践育人”的武侯特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