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看到不少人说自己被裁员,私企我还信,但有些人说自己是央企的,年前到现在裁了几波了,又说赔偿谈不妥等等,我觉得真相应该不是这样的吧!
有些网友的质疑应该是有道理的,可能被裁的人是非正式员工,或者说并不是直属央企,而是央企旗下的子公司或子公司以下的分公司,一般真正的直属央企,没有听说裁员的,真正的央企国企员工,除非你触犯法律,被判刑后,或者吸D,才会被单位开除,否则就是终身稳定。
我们是央企旗下某局级以下的某处级单位,工作那么多年,开除的员工是少之又少,前两天还遇到原来单位的同事,他几经单位分流重组,现在在另一个局级以下单位,感觉有20多年没见过了,这两年去参加新区开发和建设,条件和环境比较艰苦,忙起来又不能按时休假。
他们单位内退年龄都延迟了3年,正常男性55周岁内退,现在得到58周岁,他们单位有的55周岁的师傅,回家休假,想办法赖住,不去上班,想办法医院开证明,问题是单位也不傻,以每年体检结果为准,即便医院开证明,也只能是多休个把月,赖时间长了,单位也就让本人自动申请内退了。
所以说央企国企裁员的人,估计没有搞清楚单位的性质和自己的身份,一般国企央企很稳定的,不会有裁员和开除一说的,目前来说,铁饭碗还是没有被打破的。
1 , 第一招叫"自然减员" ,先放风说要"压缩编制""整合资源",制造紧张氛围。接着开始频繁开会,今天"形势分析",明天"动员部署",后天"专项工作"。会上反复强调:形势不好,要降本增效,要过紧日子。还要渲染"行业转型""市场竞争"的压力。
2,若是效果不够理想,就来第二招:"无声降薪",从福利下手。年终奖从去年的三四个月降到现在的一两个月,过节费从几千变成几百甚至取消,加班费更是不敢提。各种名目的补贴一项项消失。把人往死里压,能力强的早就按捺不住跳槽了,剩下的不是关系户,就是不得不忍的。
3, 再来第三招:"岗位调整" ,把你从总部调去子公司,从子公司调去基层。美其名曰"基层锻炼",还说什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实则是变相逼你走人。不接受调岗?那就是"不服从组织安排",可能直接影响年终考核。
不想走的,就给你安排到"人才沉淀池"或"人力资源中心"。每天坐在办公室签到,只拿基本工资,工作内容基本为零。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往往比高强度工作更让人难以承受。很多人熬不过三个月就主动申请离职。
4,最后一招最狠:有的央国企更直接,搞"竞聘上岗"。名义上是"推进市场化改革",实则是变相调整人员。不参加的走人,竞聘失败的走人,考核靠后的走人。看似是"能者上庸者下",实则名额和人选都早有安排。这种方式最"合规",因为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每一项都有据可依。
这些手段的共同点是:每一步都师出有名,每一招都于法有据。就连被"优化"的员工都挑不出毛病来。有时候,离职文件上还得写上"自愿离职",给这场"被动"画上一个"主动"的句号。
工作久了,你就会发现:制度是工具,流程是武器。表面上看是在按规矩办事,实则是把"裁员"包装成了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精髓就是:既要维持"不裁员"的面子,又要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这就是很多央国企的"减员"艺术,无声无息,却招招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