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塌了,第一次吃瓜吃到自己身上来。

朋友,如果你和我一样爱吃蛋炒饭的话,可得往下看。



我炒饭有个讲究,刚煮好太热太糯的米不行,水分大,炒出来黏糊糊水唧唧,口感太差。

灵魂就在于隔夜后干巴巴颗粒分明的米饭,打俩鸡蛋,撒些葱花,出锅后就着卤菜和啤酒,一口下去简直夏夜仙品。

但事情就坏在这里。

刚看到,有个兄弟这么吃进ICU了。

他跟我一样,把冰箱里冷藏隔夜的米饭做了炒饭,吃完不久开始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被送到医院时已经严重休克。

医生检查,说他患的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简称,“炒饭综合征”,也可以理解为隔夜饭菜引起的食物中毒。



这蜡样芽孢杆菌,非常容易在淀粉类食物中产生,比如米饭和面条。

但肉眼根本看不出任何腐败变质现象,也没有异味。

想杀死它,需要在126℃的高温下,加热90分钟。

咱通常的加热烹饪方式,对它根本没用。

一旦中毒,它直接攻击人体免疫力,破坏肝脏细胞,甚至导致多脏器衰竭。



搜了类似的案例,真不是少数。

湖北一小伙吃了隔夜蛋炒饭后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出现急性肝衰竭,ICU医生直接采用“人工肝”和血浆置换对其抢救。

好一通受罪,才出了鬼门关。

江苏南通一对八旬老夫妻,吃了一碗隔夜蛋炒饭腹痛难忍,送往急救室后,一死一休克。

医生说,是隔夜饭菜细菌感染引发的脓毒症和感染引发的多脏器衰竭。

“虽然米饭放进了冰箱里,但冰箱的制冷只是缓解了细菌的繁殖,而不是消毒杀菌,有的嗜冷菌在低温更会疯狂繁殖。”

蛋炒饭遭了殃,类似的用隔夜饭做的石锅拌饭、饭卷也是蜡样芽孢杆菌重灾区。

更别提外面小摊贩上的炒米粉,炒河粉之类,你哪知道那些米饭粉面在泡沫箱子里放了多久……

真是越想越后怕。

02

隔夜饭菜导致食物中毒这事,说小是小,说大真会要人命。

年轻点的可能还有机会扛一扛,但上了年纪的老人,免疫力低,再有基础病,一旦中招后果不堪设想。



这两天,钟南山老先生也紧急发声。

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家里的剩菜剩饭,尽量别吃。

无论哪种食物,在室温下放得越久,微生物就繁殖得越多,越不安全。

更别说,是一盘在餐桌上放了两三个小时,又被好几双筷子翻动过的剩菜。



不干净,再隔夜,细菌会将菜里的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

这可是妥妥的致癌物质,成人摄入0.2g—0.5g即可引起中毒,3g即可致死。

早前有条新闻,浙江杭州一对夫妻双双确诊癌症,还都是直肠癌早期。

医生说因为他们在饮食上都不太注意,比较节俭。

一餐吃不完,就把剩菜放进冰箱,第二餐接着吃,有时还和新鲜的菜混在一起炒着吃,常常一个菜吃三天。



其实这也是很多家庭的常态。

图方便,总是一餐做好几顿的量,这顿吃不完下顿接着吃。

还有些老年人节省惯了,舍不得把剩菜剩饭倒掉,来来回回反复加热后再吃。

以前我们吐槽他们没苦硬吃,现在说直白点,就是在“给自己下毒”。

过量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在口腔、胃内和肠道中与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胺结合为亚硝胺。

亚硝胺是Ⅰ级致癌物,会引起食道癌,胃癌,肠癌等。

很多癌症,都是这么“省”出来的。

有个段子,说“一箱苹果从最烂的一个开始吃,最后吃了一整箱烂苹果”。

为了不浪费,结果造成另一种意义上的浪费。

有人觉得把水果腐烂的地方挖掉就安全了,其实腐烂产生的有害物质早就通过水果汁液整个渗透、扩散。

电视台做过一项研究,把腐烂桃子的腐烂部位和未腐烂部位进行培养,结果可以明显看到两者都有大量真菌。

其中就包括恐怖的黄曲霉,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



03

退一步说,就算没到癌症那么严重的地步,吃坏身体也是得不偿失。

有个网友说,她爹,剩饭舍不得扔,兑新的食材进去,永远都在吃剩饭。

香肠胀包了也舍不得扔,给狗吃了,结果把狗放翻了,输液洗胃花了两千块。

坏消息,没买宠物医保。

回来剩两根还舍不得扔,自己寻思了一下觉得做熟了应该就没事,但是亚硝酸盐并不同意他的观点,所以她爹把自己也放翻了,输液吃药两千块。

好消息,这次有医保。



有位女儿,发现家里红薯发霉了,扔到了垃圾桶。

第二天她妈妈做做饭,红薯饭。

家里人都以为是新买的,没有人想到她妈妈能把发霉红薯从垃圾桶里捡出来,毕竟,再节俭也不能捡垃圾桶吧。

女儿中午吃的红薯饭,下午还没到下班点就开始拉肚子,撑到下班,车都开不了。

打车回到家,发现全家都拉肚。

她回忆了一下全家人共同吃过的东西,怀疑到红薯,但她妈妈咬死说红薯是新买的,绝对没问题。

全家四个人吃了药也止不住腹泻,到了晚上开始吐,她要去医院,妈妈死活拦着,说别花冤枉钱。

最后妹妹晕到站都站不住,才打了120一家四口全体拉走。

到了医院,她妈妈才承认捡了垃圾桶里的发霉红薯做饭。

一顿饭害了家里四口人,前前后后花了上万,节俭了个寂寞。



还有个无力吐槽的。

一老人家,家里饭馊了,舍不得扔,不知道在哪学的“酸碱中和”化学知识,加了点小苏打,吃了以后上吐下泻。

打救护车200多块钱去一公里外的医院,花了几百块住院费,开了四千块钱的药。

出院后家人问她,扔一碗馊饭和4000块钱哪个贵。

她说饭不能扔,扔了多白瞎。

家里人说那你吃了还多花四千多块钱医药费。

她说那人家还给我开了四千块钱的药呢。

省下两盘菜钱,怒赚ICU观光券。

奇怪的逻辑在这里闭环了。

最离谱的,是把过期药当零食吃的。



阿司匹林蘑菇汤,糖醋布洛芬小排,通络活血膏版叫花鸡。

药膳也不是这个做法啊……

04

不是刻意批评数落老一辈。

他们过惯了苦日子,如今时代变了,他们的思维观念却没能跟着变过来。

我们做子女的,只得在换位思考的同时,多关注些老人的生活。

把这样的新闻多给他们说说,有钟南山老爷子坐镇,总该能听进去吧。

或许有人疑问,家里总有剩菜剩饭的时候,难道都不能吃,全扔掉?

为什么有的人吃没事,有的人中招?

这也是接下来我想说的,让隔夜饭菜变“有毒”的除了时间,还有储存方式。



说一个90%的人都不知道的事。

吃不完的饭菜放冰箱是基操,但你家,是“凉了再放”还是“趁热放”?

估计大多数都是前者,属于代代相传的观念。

但这其实大错特错。

前面说了,无论哪种食物,在室温下放得越久,微生物就繁殖得越多,越不安全。

丁香医生做了实验,发现超过60℃时,绝大多数细菌无法存活,低于4℃,细菌增殖明显缓慢。

趁热把饭菜放进冰箱,目的就是在细菌大量繁殖之前,尽快把温度降到4℃以下,减少细菌快速繁殖的时间。

如果哪顿饭做超标了,最好方式是出锅时热气腾腾地直接分装,密封好,送进冰箱。

多在室温下放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烫的食物放进冰箱,会不会伤到冰箱?

放心吧,完全不会。

热菜只会短暂提高冰箱温度,随即冷藏室的温度传感器会立刻启动降温程序,快速恢复低温。

而为此产生的电量,相当于你多开两次冰箱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相信冰箱,相信科技,它就是为此而生的。



还有些食物,是完全不能二次加热的。

·菌类食物

加热后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

·菠菜

含有大量硝酸盐,二次加热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十分有害。

对于绿叶菜,最好都是顿顿光,真吃不完就直接扔了,为了省几毛钱进医院,不值当。

·牛奶

反复加热牛奶会使蛋白质变性,细菌也会快速繁殖,使牛奶变质

·豆浆

3小时细菌量翻10倍,过期喝了非常容易食物中毒。

·溏心鸡蛋

没煮熟的鸡蛋无法彻底杀灭沙门氏菌,放置一晚更会增加细菌繁殖和产生毒素的机会。

即使第二次煮熟了,也避免不了这种风险。

还是那句老话,身体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比你的健康更重要。

感谢你读到最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