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年代,很多人一直觉得中国军队军魂强大,但是武器落后,战胜敌人一直靠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其实这个想法有些太片面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就装备了数量不少的苏制坦克以及各种类型高射炮,并且在第一次进行步兵炮兵坦克协同作战时,给了联合国军中的英军狠狠一击,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场少有的志愿军用优势装备压制联合国军的战斗,就是马良山战斗!西蒙君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这场战斗!



抗美援朝宣传画

马良山战斗第一阶段

马良山位于朝鲜开城东北方向约40千米,连接临津江以西、涟川西北、朔宁以南,是开城侧翼的重要防守枢纽!这座山峰以主峰为核心,并且有多处高地,马良山一直是双方交锋的一个战略要点,因为它的军事价值极高,谁占领了马良山,谁就能掌握主动!

1951年9月,联合国军对我志愿军发动了秋季攻势,其中马良山也是他们进攻的重点。

当时在马良山进行防御工作的,是我志愿军64军191步兵师,191师主要负责临津江以西马良山、高旺山地区的防御工作。

从1951年10月3日开始,联合国军中的英军第一师在坦克、炮兵、飞机的支援下,开始向我志愿军191师驻守的马良山发动攻击!英军利用自己的火力优势,每天投入一个团的兵力,重点用炮弹覆盖阵地,轮番攻击,不断蚕食志愿军阵地!

马良山上的191师早就构筑好了战斗坑道工事,这种工事呈六边形,几个六边形就连成网,每个坑道内都配备了重型火力,在炮兵营的配合下,不断打退进攻的英军,马良山阵地上的战略要点被不断占领又被夺回,激战进入白热化,双方都损失很大!

到了1951年10月8日的时候,主要依靠坑道作战的191师,发挥不了最大战斗力,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同时为了能更好地歼敌,主动撤下了马良山,在黄鸡山构筑了防御阵地,寻求反击机会!至此在马良山战斗第一阶段,英军成功占领了马良山!

马良山战斗第二阶段

英军占领马良山后,由其第28旅负责防守,他们在阵地前沿构建了大量暗堡、 明堡 、双子堡、子母堡 、以及大量地雷 、诡雷 、还有铁丝网。不过他们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阵地,在三周后迎来了毁灭性打击!

在黄鸡山构筑防御阵地的191师,终于迎来了新的“支援伙伴”——10辆T34坦克、10辆IS2重型坦克、苏制122毫米口径重炮和喀秋莎火箭炮!191师随即展开反击计划!



苏制IS2重型坦克

1951年11月4日凌晨两点 ,我军10辆坦克在炮火的掩护下,悄悄进入提前构建好的发射阵地。这是因为我军没有制空权 ,为了不被敌军飞机发现,坦克进入阵地一定要利用夜色掩护和炮火支援,并且要做好各种保密工作和保障工作。

等到了下午3点,我军坦克以间接瞄准的方法,突然向马良山的主山峰和英军防御工事、阵地开火 ,瞬间英军大部分的工事被摧毁!被打懵了的英军还没做出反应,我军15个炮兵连同时开炮,又将残余的前沿工事一扫而空!英军终于发现了我军坦克,并且迅速派飞机过来轰炸!我军的喀秋莎和苏式重炮也立即进行还击!

而幸存的英军还在难以置信,什么时候志愿军火力这么猛了?不过志愿军不给他们机会想了,冲锋号吹起,我步兵部队在坦克和炮兵的配合下,发动了冲锋,在晚上七点就重新夺回了马良山!驻守马良山的英军边防团第一营被全歼!虽然后面英军组织了很多次的反击,但是都被我军击败了!



志愿军炮兵部队战前动员

战果及步坦协同作战的意义

此次马良山战斗,志愿军在伤亡一千余人的情况下,造成了联合国军四千多人的伤亡,并且击落飞机14架,击毁坦克6辆,重要的是,马良山战斗的胜利,极大的稳定了朝鲜战争西线的战局!而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我志愿军改变了之前的打法,开始运用步坦协同作战的新战法!

我军坦克在朝鲜战场上的投入,是一次极为宝贵的装甲兵战场经验的积累!从1951年到1953年 ,我志愿军坦克部队先后参加了246次战斗,在只损毁9辆坦克的情况下,击毁敌军坦克40辆,击伤34辆,并且涌现出了以杨阿如为代表的的一大批优秀装甲兵战士(杨阿如在1953年一场战斗中驾驶坦克击毁敌军5辆坦克)!为我军以后装甲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和理论基础!

马良山战斗的胜利,证明了人民解放军“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我国国防科技几代先驱们的呕心沥血下,我国从只有步兵,到装甲兵、炮兵、火箭军齐全,从只有陆军,到海陆空三军以及第二炮兵快速发展,人民解放军已经由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在朝鲜战场上为国奋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的血没有白流,中国军队的奇迹,仍将继续!

本文由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