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时,医生说我的肠癌已经转移到肝脏,可能撑不过半年。”
52岁的王先生回忆起去年冬天,依然眼眶泛红。作为晚期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他曾辗转多家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手术无法切除,化疗效果有限”。直到他来到武汉济和医院肿瘤科,医生团队为他定制了“化疗+TOMO放疗”联合方案——先通过4周期化疗使肝转移灶缩小60%,再对残余病灶实施TOMO精准放疗。
治疗过程中,医生利用TOMO的360度螺旋断层照射技术精准覆盖肠道原发灶和肝脏转移灶,避开小肠、肾脏等敏感器官。PET-CT复查显示,治疗后活性病灶完全消失,王先生实现了临床“无瘤生存”。如今,他每天清晨在江滩散步时总说:“本以为要插着管子熬日子,没想到还能接送孙子上学。”
技术突破:1+1>2的协同效应
武汉济和医院肿瘤科主任朱国清指出:“晚期肠癌治疗不能单靠‘蛮力’,需要化疗和放疗的精密配合。”
化疗先行:通过FOLFOX等方案缩小肿瘤体积,降低后续放疗范围,减少肠道受照剂量。
TOMO补位:对化疗后残余病灶实施高精度调强放疗,单次剂量提升至传统放疗的2倍,局部控制率可达85%。
副作用管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如治疗期间服用“扶正解毒方”缓解骨髓抑制,配合腹部冷敷降低放射性肠炎风险。
数据显示,这种联合策略不仅将肠梗阻风险降低60%,还使患者3年生存率提升至50%以上。
治疗现场:多学科团队的“生命接力”
在武汉济和医院肿瘤科,每个晚期肠癌患者都会经历一场“多学科会诊(MDT)”:
1. 外科医生评估手术可行性:“王先生的肝转移灶紧贴门静脉,开刀容易大出血。”
2. 放疗科专家设计TOMO照射路径:“我们采用分层剂量技术,肝病灶给到60Gy,肠道病灶55Gy,周边健康组织剂量控制在15Gy以内。”
3. 中医团队全程介入:放疗前用黄芪、党参等增强体质;治疗后以白及、仙鹤草修复肠黏膜。
这种“精准打击+全程护航”的模式,让许多像王先生这样的患者重获新生。
“肿瘤治疗就像一场接力赛,化疗、放疗、营养支持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武汉济和医院肿瘤科朱国清主任强调。
对于晚期肠癌患者,科室坚持三大原则:
拒绝“流水线治疗”:根据肿瘤位置、基因检测结果(如RAS野生型/MSS型)定制方案。
疗效与生活质量并重:通过TOMO技术保护肛门功能,避免造瘘;采用射频消融处理局部复发灶。
全程心理支持:护士定期家访,指导患者记录排便日记,预防放射性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