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拉松这项古老而充满挑战的运动中,规则与安全始终是赛事组织的基石。然而,近日在贵州遵义红花岗半程马拉松上发生的一幕,却让人对赛事组委会的专业性和责任感产生了严重质疑。

前几天有网友在网上晒出了刚满12岁的儿子跑半马的照片,并称男孩在今年3月23日举办的贵州遵义红花岗半程马拉松中跑出1小时17分钟41秒,净成绩排名23名。如果情况属实,这位男孩的成绩已经达标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1小时21分钟30秒),并且离国家二级运动员(1小时17分钟30秒)十分接近。



奇怪的是,遵义半马公布的前50名名单中,记者并未找到这位男孩的名字,并且记者在官方查询程序输入男孩的参赛号,查询结果是“未找到该运动员”,那么是不是这位网友所言非事实呢?这也不是,记者使用官方的赛后照片查询系统,输入男孩的参赛号等信息后,确实能查到男孩在赛道上的照片。

抱着疑问,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了贵州遵义红花岗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对方表示确实有一位名叫徐某某(男孩真实姓名)的男孩参加并完赛了这次半马。随后记者询问,为何刚年满12岁的男孩能报名参赛?面对这个问题,接听电话的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我就是接电话的,不方便回答这个问题,你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负责人来回答”随后,该工作人员索要了记者的姓名、电话和工作单位名称,并称“会转给负责人”。但截止发稿,记者并未收到任何回复。记者尝试在社交媒体上联系男孩父亲,对方也未回复。

记者从赛事组委会了解到,该男孩系组委会特邀参赛,“家属签订了免责声明”。男孩监护人的社交媒体账号显示,早在2023年,年仅10岁的他就曾参加过一场半程马拉松赛。

一名年仅12岁的少年,在组委会的“特邀”下,参加了半程马拉松比赛,并以惊人的1小时17分41秒完赛。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央视也对此进行了严厉批评。



















还好,我们看见大多数正经媒体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猛批!这种共识和批评也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保护。

那么,这场看似“少年英雄”的壮举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规则何在?年龄门槛形同虚设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路跑赛事管理办法》的明确规定,参加半程马拉松项目的运动员须在比赛当年年满16周岁。这一规定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马拉松运动对参赛者体能、心肺功能的严格要求,以及对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的深切关怀。然而,在遵义红花岗半程马拉松上,这一规定却被轻易地抛诸脑后。组委会不仅“特邀”了一名12岁的少年参赛,还让其家属签订了所谓的“免责声明”,试图以此规避可能承担的责任。



△ 图为2025遵义红花岗半程马拉松比赛现场

此举无疑是对规则的严重践踏,也是对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的极端漠视。赛事组委会作为赛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本应承担起保障参赛者安全、维护赛事规则的职责,但在此事中,他们却成为了规则的破坏者,这不禁让人质疑其组织能力和职业操守。

安全何在?未成年人参赛风险重重

马拉松是一项对体能和意志力要求极高的运动,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过早参与高强度的耐力运动可能会带来不可逆的身体损伤。青少年的骨骼、心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无法承受马拉松运动带来的巨大生理负担。因此,世界田联及各国田径协会均对马拉松参赛者的年龄设置了严格的限制。



医学研究表明,青少年骨骼、心肺功能尚未发育成熟,长时间高强度耐力运动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影响生长发育。世界田联(World Athletics)同样对马拉松参赛年龄有严格限制,正是基于对运动员健康的保护。

马拉松不是儿戏,半马21公里的距离对成年人尚且是挑战,更何况是一个12岁的孩子?即便他能完赛,也不代表这项运动适合他。如果家长和赛事组委会只顾追求“成绩”和“荣誉”,而忽视孩子的健康,那这种“锻炼”无异于揠苗助长。

然而,在遵义红花岗半程马拉松上,这一安全底线却被轻易突破。一名年仅12岁的少年,在未经充分评估和准备的情况下,被组委会“特邀”参赛。这不仅是对其个人健康的极大威胁,也是对体育精神的扭曲和误解。体育精神的核心在于挑战自我、超越极限,但这绝不意味着无视规则、牺牲健康。

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展开,成为了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赛事数量的激增,一些赛事组委会在追求规模、流量和宣传效果的同时,却忽视了赛事的组织质量和安全保障。遵义红花岗半程马拉松的违规操作,无疑给整个马拉松界敲响了警钟。

赛事组委会经常对大众强调规则意识,没想到他自己居然成了规则的破坏者。赛事组委会的违规操作不仅损害了赛事的公正性和专业性,也降低了公众对马拉松赛事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在社交媒体时代,一场赛事的关注度和曝光度极高,任何微小失误或违规行为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对赛事的品牌形象和公众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赛事组委会应加强对赛事规则的学习和执行力度,确保每一项规定都能得到严格遵守。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参赛者评估和筛选机制,对未成年人的参赛申请进行审慎考虑和科学评估。行业管理者应加强对赛事组委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和公开曝光以儆效尤。广大参赛者和公众则应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安全意识,尊重规则、珍爱生命、理性参赛。

据最新消息:根据调查情况,贵州省体育局给予赛事组委会停办赛事1年,约谈主办协办单位、将运营公司纳入属地办赛黑名单,以及规劝家长等处罚和处理。

在强大的舆论场下,这场闹剧或许收获了该有的结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