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中国都不乏乐善好施的人物,但真正写进正史,甚至被皇帝封赏的并不多。我们今天要讲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卜式就是其中一个“例外”。

他致富不忘国家,多次到官府捐钱,最终引起汉武帝的关注,从此青云直上。

卜式,今河南洛阳人,当初和弟弟分家时,卜式只要了100多只羊,其余的家产全部给了弟弟。可惜弟弟不善持家,逐渐坐吃山空,而卜式的羊则越养越多,最多时达上千只,成为当地勤劳致富的典型。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卜式发家后,除了不时接济弟弟一家,还主动为朝廷分忧。


当时,匈奴人时常犯边,卜式上书朝廷,愿意捐出一半家产抗击匈奴。

自己治下的一个普通农民竟然有如此觉悟,汉武帝刘彻很是惊奇,于是专门派人问卜式:“你是不是想当官啊?”卜式说自己就是个放羊的,没那才能,更没那想法。

使者又问:“你有什么冤家仇人?也可以说出来。”

卜式说,我与人为善,找我借钱的我就帮一把。看到做坏事的,就劝一劝。和乡里乡亲也处得很好,没有什么冤屈和仇人。

使者说:“那总得有原因吧?”

卜式说,现在皇帝正在讨伐匈奴,我认为大伙都应该做点贡献……

使者把前后经过汇报后,大臣桑弘羊说:“这事有点反常,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

武帝也觉得有些不合常理,于是驳回了卜式的请求。卜式热脸贴了冷屁股,只好怏怏不乐地回家继续放羊。

不承想,事情在一年后发生了变化。

公元前121年,匈奴人浑邪王等归降汉朝,武帝大行封赏,再加上天灾人祸和国防经费,朝廷开支巨大,国库空虚。卜式听说后,立刻拿出20万钱送给河南太守,以救济流民。

太守很激动,让“秘书”加班加点撰写卜式先生的先进事迹上报朝廷。刘彻看到后,非常感动,并想起这就是那个要捐一半家产助边的羊倌,于是赏赐了卜式一大笔钱。

赏钱到手后,卜式一分不留,全部还给官府,让官府分给那些更需要的人。


消息传来,刘彻更加感动了,因为当时西汉经过多年休养生息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大富豪,但这些富豪发达后,灯红酒绿,生活奢靡,却不念皇恩,不仅不为朝廷分忧,反而想方设法隐匿和转移财产、偷税漏税。

为了弘扬正气,武帝下令尊卜式为长者,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并布告天下,教化百姓。

中郎的主要职责是管理车、骑、门户,担任皇帝的侍卫和随从,是皇帝的近臣,多少人求之不得,但卜式说自己更喜欢养羊。

这还不好办,皇家园林上林苑中有很多羊,武帝于是让卜式全权负责。结果仅仅一年多时间,每只羊都膘肥体壮且繁殖众多。

武帝问他秘诀,卜式说:“放羊和治民一样,要按时休息,还要留下好的,去掉坏的……”武帝见他很有思想,于是尝试让卜式做地方官,见他政绩不错,又拜为齐王太傅。

再后来,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卜式上书说愿意和儿子一道上前线。武帝再次被感动,下诏封卜式关内侯,赐黄金四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

被皇帝重视,不愁不发达。元鼎年间,卜式被进一步提拔使用,任御史大夫,从此位居九卿,跻身权力中枢。

上任后的一天,他上书武帝说郡国不适合盐铁专营,包括车船使用税等,都应该去掉。

这本是减轻民众负担的好事,但刘彻却很不高兴,从此疏远了卜式。

公元前110年,武帝打算到泰山封禅,于是以卜式不懂文物典章为由,贬为太子太傅,而用今山东广饶人倪宽取而代之。

想来想去,卜式也不过刘彻的一枚棋子而已。


国学经典欣赏: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数岁乃置式。式归,复田牧。

——《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点击国学成语故事专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大众新闻记者 武宗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