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雷克萨斯,很多人脑海里的第一个词,恐怕就是“加价”。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它有明码标注的指导价,但4S店很少按这个价格卖。
说白了,早些年想买雷克萨斯,光有钱还不够,还得加钱、排队、看脸色。
但时间来到2025年,一切都变了。
数据显示,2024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为181,906辆,同比仅增长0.3%。
相比2021年22.7万辆的巅峰时期,下滑得真的挺厉害。
更让人意外的是,那位曾经“加价都抢不到”的高冷选手,如今却在终端市场开启了清仓式大促。
比如经典车型ES,部分地区优惠高达8万元,甚至有地方直降10万,起售价一口气干到19.99万元;
主打年轻市场的NX也没能幸免,经销商普遍报价优惠9万元左右,裸车价直接探底至22.88万元。
曾经那些热得发烫、一车难求的爆款,现在几乎全线降价,降幅之大,令人咋舌。
要是把十年前那拨“加价排队买雷克萨斯”的人拉回来,他们大概率会怀疑人生:
“这车……咋变得这么便宜了?”
但话又说回来——那个曾经被人“爱得死去活来”的雷克萨斯,怎么突然就跌落神坛了呢?
有人觉得,是新能源车太猛了。
燃油车整个大盘都在被冲击,雷克萨斯能撑住已经算不错了。
这个说法没毛病。
因为在BBA之外,雷克萨斯还能守住一年十八万辆的体量,说它“非常给力”也没夸大。
毕竟,英菲尼迪早已半退场,讴歌宣布告别中国,捷豹路虎活得像“豪华品牌边缘人”,雷克萨斯至少还站着。
但问题是——站着,不代表没伤筋动骨。
在我看来,从电车诞生的那一刻起,雷克萨斯引以为傲的“技术光环”,就已经开始失效了。
过去我们买雷克萨斯,是为了什么?
三大件的稳定、动力系统的顺滑、底盘的厚重质感,还有那种“多年如一日”的耐久性。
但现在呢?
电车上来后,整个汽车行业的核心,已经从“发动机+变速箱”转向了“三电系统”。
说得再直接点,雷克萨斯曾经引以为傲的技术壁垒,正在被一点点拆掉。
你想感受多明显的落差?咱们来看看最基本的动力数据。
2025款雷克萨斯ES 300h臻享版——中大型轿车,178马力,202牛·米,零百加速8.9秒。
小米SU7,作为一个“新兵”造的车,673马力,838牛·米,零百加速2.78秒。
不是一个级别?对不起!
但价格倒是一个级别。甚至ES还更贵。
更别提现在的电车,轻轻松松做到800V快充、全域OTA升级、激光雷达、高速NOA辅助驾驶……
你还会因为“变速箱换挡够丝滑”而感动吗?
说白了,当一辆新势力车型,几乎每一项参数都能吊打ES。
那么,雷克萨斯这些年构筑起来的技术口碑,自然也就一层层被击穿了。。
更现实的问题是,雷克萨斯面对的,不只是新能源的冲击,还有豪华车市场格局的彻底改写。
过去这些年,奔驰、宝马、奥迪牢牢占据一线。
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则是二线豪华的代表:
价格更亲民,品质也有保障,是很多人买不起BBA时的“退而求其次”。
但现在,一线品牌开始主动“下场厮杀”。
奥迪A4L干到19.88万,奔驰C降到19.98万,宝马3系也只要22万出头。
什么意思?
雷克萨斯原本靠“性价比豪华”起家,现在却连“性价比”三个字都保不住了。
一边是智能化、性能爆炸的新势力;一边是一线豪华价格大跳水。
雷克萨斯夹在中间,既没技术优势,又没价格优势,只剩下一个“牌子”。
可消费者买账吗?
你掏个三十万,是选个能自动变道、零百3秒的国产电车,
还是选个连智能驾驶、配置和动力都平平的ES?
这就不是“品牌力”能解释的事了。
更讽刺的是,曾经是“买不起BBA就选雷克萨斯”,现在变成了:
“既然BBA这么便宜,干嘛还买雷克萨斯?”
曾经吃红利的那个位置,现在变成了最尴尬的夹缝。
下不去打价格战,上不去拼科技,雷克萨斯就这样被困在原地,动弹不得。
总的来看,雷克萨斯的问题,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早就埋下了伏笔。
只不过当年躺在“品牌滤镜”里的时候,它自己没意识到,消费者也没太在意。
可现在,滤镜碎了,现实摊开了——人们开始更看重配置、性能、智能、体验。
留给情怀的空间,越来越少。
再高贵的品牌,也扛不住时代的冷静审视。
那些曾经让人“加价都甘愿”的理由,如今真的还值得吗?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