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去世,为何六国俱缟素,并且为他哀哭不止?
1.缘起
公元前251年,在位长达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去世。
对于早已被他拿捏的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哪怕是在秦国国内,已经稳坐太子宝座的嬴柱,也终于歇了口气。
之后,这位“老太子”即位三天,就追随老爹秦昭襄王去了。
可就是这三天,影响了整个秦国的命运。
这些都是后话,笔者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综上所述,“老狐狸”秦昭襄王的去世,对于六国来说是一件地地道道的好事。
只可惜,惧于大秦的威严,六国并不敢明确表现出来。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装作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前来吊唁。
《史记·秦本纪》: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葬於先王。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
哪怕六国国民都恨得咬牙切齿,却还是要卑躬屈膝地派人过来,没办法,谁让大家技不如人呢?
当然,六国派遣使者来秦,也有另一层深层含义。
那就是试探新任秦国国君,以确定好自己国家的国策。
当然,韩国国君亲自吊唁这件事情确实有些匪夷所思,而且这位国君大人还身穿丧服。
这要归功于秦昭襄王去世前大军讨韩、魏,逼迫韩国和魏国称臣。
此番韩王以“丧服”形式前来吊唁,也是装足了“臣属”的姿态。
而魏国虽然也是“臣属国”,但此前邯郸之战魏国打出了自信,而且又有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暗中运作,所以“面子”多少还是有的。
而韩国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被打得一蹶不振了,到了秦昭襄王时期,更是只能“跪求放过”。
因此至少韩国一片缟素,为秦昭襄王“哀哭不止”这件事是事实。
2.传奇
秦昭襄王嬴稷,可以说是秦国最大的“赢家”,他几乎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获得了许多人梦寐以求却一辈子难以企及的成就。
秦武王时期,本不受宠且在燕国做质子的他被赵武灵王、燕昭王联合起来送回了秦国。
在叔叔樗[chū]里疾和母亲宣太后芈月的支持下,秦昭襄王顺利承继大统。
此时秦国国政尚且把握在叔叔樗里疾手中,可惜这位大人没有富贵命,两年后便去世了。
秦国的国政于是落到了宣太后和魏冉手中。
而这些人,都是政治的一把好手,也为秦昭襄王日后大展拳脚埋下了政治基础。
特别是宣太后芈月牺牲自己,拔除义渠王这颗最大的钉子,让秦国再也没有了“内忧”,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出兵六国。
除了母亲宣太后,舅舅魏冉也并不是“酒囊饭袋”。
秦昭襄王时期最重要的杀神白起,就是这个舅舅一手提拔起来的。
而秦昭王时期,秦国最重要的五件事情:灭亡义渠、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和长平之战。
只有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罢免魏冉后,启用范雎亲自执行。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此时四贵已经尾大不掉并成为秦国的“拖后腿”。
为了让秦国再次轻装上阵,秦昭襄王听取范雎意见,驱逐四贵,让秦国再次步入正轨。
特别是此时正值齐国衰弱、楚国遭难的时刻,秦国的大展拳脚成为了可能。
若在“五国伐齐”之前采用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国很有可能取代齐国成为五国首要目标。
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正是因为这种“天时”,让秦昭襄王最终获得胜利。
3.生命
三国时期,最终之所以“三家归晋”,并不是司马懿多么不可战胜,也不是司马家多么强大。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司马懿的“生命”,这个老狐狸的“生命”长度耗死了同时代的天下英雄,最终获得胜利。
秦昭襄王也是凭借这样纬度的“生命”,实现“超长待机”,耗死了赵国的三代国王。
自公元前前306年即位,到公元前251年去世,秦昭襄王生生地熬过了逐鹿中原的赵武灵王,知人善任的赵惠文王,以及年少成名的赵孝成王。
而在这段时间里,楚国则有楚怀王、楚顷襄王和楚考烈王,齐国则有齐宣王、齐湣王、齐襄王和齐王建。
也正是因为秦昭襄王有着堪比司马懿的“生命”,使得秦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以保持稳定的国策和发展态势。
而齐国和赵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眼高手低,希望收回齐国贵族权利,但步子迈的过大被燕国抓住机会。
赵孝成王年少即位,年轻气盛,长平之战冲动换将,把老将廉颇战前“辞退”,结果长平战败,四十万赵国枯骨埋骨此地。
而此时齐王建恰好改变了齐襄王时期“联赵抗秦”的策略,坐观成败,导致赵国彻底衰弱。
综上所述,对于秦昭襄王的去世,六国不仅没有“哀哭不已”,反而是“兴高采烈”。
只是这种“兴高采烈”不能被秦国知晓罢了。
4.人与人之间的悲喜并不相通
对于秦昭襄王“生命”,最为恼火的并不是六国之人,反而是他最信任的太子嬴柱。
毕竟如果没有熬过自己的老爹,嬴柱的世代富贵就成为了泡影。
而且这还有一个“前车之鉴”。
因为秦昭襄王的长寿,长子悼太子硬生生被耗死,作为次子的嬴柱才有了继承大统的机会。
悼太子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最终死在了太子的职位上。
秦昭襄王五十四年,嬴柱成为了第二任太子,开始了自己长达十五年的“太子之路”。
如果嬴柱也死在太子的职位上,最先跳起来的一定是大商人吕不韦,毕竟他已经花了血本讨好嬴柱和安国夫人了。
如果嬴柱以太子身份去世,那么承继大统的会是他的弟弟,他的儿子也就再也没有机会即位了。
这个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的大商人估计会赔个精光。
好在安国君赢柱争气,硬是撑到了即位,让吕不韦获得了“一本万利”。
结语
对于秦昭襄王的去世,六国肯定是欢喜的,只不过碍于秦国的强大,这种喜悦不能表现出来罢了。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