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郁风

高速上汽车撞向护栏,车上3人死亡,这在当下并不是一个起眼的新闻。毕竟车祸太多了。


只是人们发现,出事的车辆是小米su7,且出事前车辆处在智能驾驶模式。而撞向护栏后,车辆很快发生了爆燃,家属质疑断电导致打不开车门,导致三人无法及时逃生。


甚至家属对媒体表示,小米至今未和家属联系。这和小米公关宣称的“第一时间与家属取得联系”大相径庭。


但更让我吃惊的是,三人都是武汉的大学生,开车去我的老家安徽池州考编。我老家是安徽公认最穷的地方之一,连一座像样的商场都没有,市中心仅有的几家小米店是加盟店或私人柜台,不可能卖小米su7。


事实上,过年回老家,除了打滴滴时遇到过比亚迪,我几乎没在街道上见过新能源电车。


池州人都未必听过“智驾”这个概念,更不可能用智能驾驶。但是,武汉的这三个大学生出于对小米的信任,出于舆论对小米智驾的宣传。而选择开su7来池州给小城“开开眼界”。


身处武汉,他们也大概率是米粉。出身武汉大学的雷军如今已然是武汉的骄傲和名片,从大手笔捐款到成立“雷军班”,雷军从武汉的顶流变成中国的顶流,从科技圈的教主变成饭圈的教主。


这是一种收益与风险并存的信号,雷军连带小米被捧上了神坛,小米汽车取代原来的蔚来理想小鹏,成为中国智能汽车新的代言者,成为和特斯拉分庭抗礼的象征。


它已经超越了一款汽车的寻常意义,背后是“中美电池技术孰优孰劣”“中美智能驾驶谁跟先进”“中国汽车产业能够弯道超车”。


3月29日,那辆载着3位大学生的橄榄绿色su7改道转弯,撞上护栏,车毁人亡。


死者家属告诉媒体,她的女儿骗她是坐高铁去池州。她曾与女儿驾驶这辆su7从深圳去往武汉,这1000公里的路程里,女儿多次告诉她智驾“方便、安全”,她曾告诫女儿,现在技术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开才放心,“我说她以后一定会后悔;她还反驳我,说有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


女儿对小米智驾的相信,可能来源于对雷军的相信,对营销宣传的相信。打开手机刷视频,每天能刷到的是“xx车企推出新一代智驾系统,领先美国同类产品xx年”。


而从小米公布的行车数据看,从智驾系统发出“前方有障碍物”提醒,到撞上护栏,只有短短2秒钟。这么短的时间没人能做出应急反应。

这很可能是小米的障碍识别系统和智驾警示系统不及时。进行粗略的数学计算,小米雷达系统识别到障碍时仅距离路障60米,和小米宣传的200米探测距离有较大偏差。


而电车一旦发生事故,起火的概率远高于燃油车。还有可能发生断电打不开车门逃生的情况。

虽然小米客服回应称,紧急情况下,可通过特殊手段手动打开车门,但这显然比传统机械车门复杂。记者问小米是否在售车时告诉购车者或进行安全培训,客服表示不清楚。

或许,本身这趟旅程就暗含一种下坠:三个武汉大学生要去外省一座五线小城考公,以图拿一份四五千块钱的铁饭碗工资。


在过去,池州人的宿命是走出池州。老家人无比重视教育,从小父母长辈告诫我们,好好学习就是为了离开池州,去更好的城市发展。实在在外面混不下去,再回老家考个编制。而如今,竟然有人争相从武汉来“建设我的家乡”。


那位母亲的告诫也没有错,坐高铁是更好的选择,因为高铁站到市区坐车只要十几分钟。再坐十几分钟,整个市区便逛完了。


当然我相信,这起事件的调查定调会倾向“受害者操作不当”“本身智驾就是辅助”,认为“不能因个别事故否定整个品牌”“不能被带偏了调子,因此影响智能驾驶的发展”。


雷军仍然会高坐神坛,营销号继续会宣发他的各种传说。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