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奉贤检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日前,奉贤区检察院召开“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 助力‘奉贤美、奉贤强’”新闻发布会,发布《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 助力“奉贤美、奉贤强”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及新闻媒体受邀参加。

发布《实施方案》

涵盖4个维度、17方面

《实施方案》立足奉贤“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区域定位,紧扣“奉贤美、奉贤强”战略目标,聚焦全生命周期保护经营主体发展需求、全过程保障经营主体依法有序竞争、全方位推动营造亲清守法营商氛围、全要素打造检察护航营商“金字招牌”四个维度,细化17方面55项任务,全面助推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能级水平提升。

履职成效

2024年以来,奉贤区检察院抓实“四大举措”,发挥法律监督在打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营商环境中的功能作用。

多层推进,筑牢专项行动“主阵地”

对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挂图作战”,探索“侦监协作+”模式,与区法院、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会签《关于加强本区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工作备忘录》等,形成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合力。

多管齐下,实现办案质效“双提升”

起诉扰乱市场秩序、侵犯商标等侵犯企业权益犯罪159件,办理涉企民事检察案件365件、涉企行政检察监督案件59件、涉企公益诉讼检察案件22件,帮助百余家企业追赃挽损3361万余元。对77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制发检察建议48份,办理本区首例知识产权民事支持起诉案。开展“空壳公司”专项打击治理工作,依法批准涉企矫正对象经营性外出,开展行政检察专项监督,协助市场主体信用修复。

多方联动,画好护航发展“同心圆”

在东方美谷核心区设立“检护营商环境中心”,联合发布中英双语版《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倡议》,聘任“法治副园长+检护营商观察员”,将定制化法律服务深度融合于产业创新发展中。推动创建奉贤“护航联盟”,在民营经济协会、临港蓝湾分别设立“检护营商环境工作站”,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司法服务,为构建新质引领、创新驱动、协同高效、生态友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检察力量。

多维宣传,浓厚区域护航“氛围感”

推动“贤知卫”进园区、进企业,开设“知识产权巡回讲堂”,定制菜单式法治课程,深入开展普法宣传、走访调研。“贤知卫”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被最高检“走近一线检察官”微直播宣传报道,实现破圈传播。

互动交流




与会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对奉贤区检察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做实对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保护表示充分肯定,希望今后能持续拓宽法律服务覆盖面和受众群体,为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继续贡献检察力量。

案例发布

⏬上下滑动查看

王某某“薅羊毛”诈骗案

【基本案情】

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期间,被告人王某某利用多部手机在多个电商平台,多次大量下单购买某品牌化妆品套盒,再重复利用同一退货快递单号申请退款,骗取化妆品套盒400余套,共计价值人民币16万余元。嗣后,被告人王某某将其骗得的化妆品套盒通过二手平台低价出售。

2024年3月28日,公安机关抓获被告人王某某,并在其车内查获某品牌化妆品套盒21套,其中15套已申请退款成功,价值合计5000余元。

【处理结果】

2024年7月30日,奉贤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典型意义】

精准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提前介入引导侦查,针对“多账号下单、虚假退货单号复用”等犯罪特征,引导公安机关固定手机电子数据、物流信息等核心证据链,并通过技术手段提取其二手交易账号销售记录,破解犯罪金额认定难题,精准锁定“空包退货”实际数量,并指导企业开展异常数据比对,该企业已有4起案件进入刑事程序,涉案金额450余万元。

破解企业维权困境。针对电商企业因“薅羊毛”类新型网络犯罪维权难、举证难等问题,奉贤区检察院主动走访调研,针对企业反映的“批量虚假退货难以识别”“跨平台维权成本高”等痛点,强化经营风险提示,指导企业完善订单异常预警系统,增设退货验证、快递单号唯一性校验等技术屏障。

多维推进追赃挽损。坚持全链条追赃与动态化退赔相结合。在审查起诉阶段,促使王某某主动退赔4万余元,并引导侦查机关核实王某某转移至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赃款,冻结涉案资金。

葛某某、任某某等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发票案

【基本案情】

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期间,葛某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控制多家空壳公司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奉贤区检察院通过“涉案型空壳公司监督与治理大数据模型”,对葛某某控制的多家空壳公司开展研判,调取税务机关基本纳税信息、市场监管部门工商登记注册资料等信息,通过数据筛选、碰撞,锁定葛某某犯罪团伙控制的空壳公司90余家,审查认定其团伙控制上述空壳公司对外虚开增值税发票1820份。其中,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119份,价税合计936万余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700余份,价税合计5.3亿余元,税额合计676万余元。

【处理结果】

2023年4月,奉贤区法院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虚开发票罪判处被告人葛某某有期徒刑十三年,罚金人民币二十九万元;判处被告人严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五年,罚金人民币十一万元;判处被告人任某某有期徒刑十一个月,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典型意义】

全链条打击涉税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从90余家空壳公司注册源头入手,深挖组织注册、买卖证件、虚开发票等环节的违法犯罪行为,对黑灰中介、虚开团伙实施一体化打击,移送犯罪线索100余件,起诉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案件76件,法院判决76人。

创新数字监督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通过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集成多平台数据,碰撞转化为系统性治理线索,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突破。

深化行刑衔接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政检察部门接收线索后,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将上述涉案公司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加强动态监管。向经济园区等单位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经济园区、中介机构开展专项整治。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税务局等会签《工作备忘录》,协同推进“空壳公司”专项打击治理工作。

上海某制造厂与上海市奉贤区某行政机关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

【基本案情】

2019年2月,上海市奉贤区某行政机关对上海某制造厂作出行政处罚,并将行政处罚决定信息记录于行政机关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上海某制造厂于2020年4月缴纳行政罚款。

奉贤区检察院通过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大数据模型,以数据赋能,共发现4件行政处罚案件的处罚信息公示期已届满但仍未从门户网站删除,遂依职权开展监督,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

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回函表示立即整改,已撤下案件的行政处罚信息,今后将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定期审查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情况,对临近超时状态的行政处罚信息设置系统提醒,及时撤销公示期满的行政处罚文书,积极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修复,保障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

【典型意义】

行政处罚信息不仅会在行政执法单位的官方网站公示,也会实时同步到“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多平台间数据不互通导致处罚信息公示到期后未及时撤销。检察机关通过多平台数据梳理,提取行政处罚日期、处罚金额、公示日期等关键要素,并与检察监督案件的相关要素进行数据碰撞、比对,发现监督线索,并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切实解决“多头修复”问题,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优化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

下阶段,奉贤区检察院将持续推进《实施方案》深化落实,紧密结合区位重点、优势集群、产业特色,严格规范涉企执法司法、做实依法平等保护、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法治之力助力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为奉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