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8日14时20分,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缅甸中部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这是全球近十年来大陆最强的地震,据统计已造成数千人伤亡,曼德勒、内比都等多地受灾严重。
缅甸曼德勒拍摄的救援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地震发生后,宏观地震烈度图显示,此次地震如同有一把巨刀切入地球,在缅甸大地撕开了一道近乎于直线的“伤口”。而在这道伤口之下,正是造成地震的地质构造——实皆断裂带。
3月28日缅甸地震的宏观地震烈度图颜色表示地震的麦氏烈度,红色越深,烈度越高黑色为断层线(图片来源:USGS)
大地震,早有隐患
此次缅甸发生的地震属于走滑型地震,发生于走滑断层,特征是地壳板块或断层两侧的岩石沿近乎水平的方向相互滑动,一般震源深度较浅、对地表造成的破坏较大。
断层种类示意图(图片来源:ResearchGate)
震源所在的实皆断裂带正是印度板块和巽他板块之间的走滑断层,从缅甸北部延伸至马达班湾,全长约1200多公里。它将安达曼海的离散型板块边界与喜马拉雅逆冲前缘大陆碰撞带连接起来,是缅甸活动性最强、规模最大的孕震断层。
实皆断裂带(图片来源:wikipedia)
此前已有学者警告,该处断裂带已经有80年未发生大地震。尤其是此次震中所在的曼德勒-密铁拉段,上一次强震还要追溯到1839年的阿瓦8.3级地震。以实皆断裂带每年2厘米的滑动速度来推断,阿瓦地震后至少已经积累了约3-4米的位移,积蓄的能量最终在186年后再度爆发。
数百公里的“伤口”
根据地质机构最新的反演计算,在缅甸此次地震中,断层破裂持续时间80-90秒,破裂长度预计达到400-600公里,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陆地破裂长度最长的走滑地震。
由破裂时间和长度推断,此次地震还可能出现了超剪切破裂。这是断层的破裂速度超过了震源区岩石介质的剪切波传播速度的一种现象,一旦发生,剪切波会互相叠加并不断增强,进而产生很强的震动,在地表附近发生的超剪切地震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正常破裂和超剪切破裂的传播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更为致命的是,实皆断裂带贯穿缅甸中部,缅甸首都内比都、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等多个人口稠密的城市位于断裂带上。而且当地多以老旧砖混建筑、传统高脚屋等建筑为主,抗震能力弱,地震造成的破坏将更为严重。
震中附近人口地图,颜色越深表示人口密度越高(图片来源:CSEM)
同时,震中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层以冲积砂土和黏土为主,地下水位高,很可能出现大量土壤液化。地震还可能使得伊洛瓦底江沿岸的堤坝溃决或洪水。震中东部山区丘陵地带可能会发生灾难性滑坡。
断裂
此前,全球已发生多场震级超过7.8级、破裂长度超过300公里的大型走滑地震,如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2002年阿拉斯加迪纳利地震、2023年土耳其地震等。
2001年1月14日,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附近发生8.1级地震,后称昆仑山口西地震,因震中位于无人区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次地震的断层从可可西里附近一路往东破裂,横穿了勒斜武担湖断裂、太阳湖断裂、库赛湖-玛曲断裂等段,在昆仑山无人区形成了长达426km的地表破裂带,是此前全世界有记载以来最长的陆上走滑地震地表破裂带,吸引了众多地震学家前往科学考察。
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形成的破裂带(图片来源:上海地震局)
我国分布有多个大型走滑断层,如甘孜-玉树断裂、鲜水河断裂、阿尔金断裂等。鲜水河断裂带就是一个典型的地震多发的大型走滑断层,大致起自四川石棉县境内田湾一带,向北经磨西、康定、乾宁北东,再沿道孚、炉霍、在甘孜北接甘孜-玉树断裂带,全长近700km,分隔了巴颜喀拉地块和川滇菱形地块,由东南向西北划分为康定断裂、炉霍断裂和甘孜断裂。
鲜水河断裂带主滑动带(红色虚线)(图片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自有地震记录以来,已有多次震级7级以上的地震在鲜水河断裂带的某一段发生,例如1973年炉霍7.6级地震发生在炉霍段、1955年康定7.5级地震发生在康定段等,这一现象和缅甸实皆断裂带的历史地震案例类似。然而,此次缅甸7.9级地震串联了多个断层,实现级联破裂,因而造成了不同以往的巨大破坏。
缅甸地震也对我国的地震防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大型走滑断裂带的能量积累与释放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必须加强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升建筑抗震标准,尤其是完善对断裂带沿线城市的防灾规划,以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地震灾害损失。
作者:等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