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华兴资本(1911.HK)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公告,展现出稳健的增长势头,尽管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但通过资产结构优化、业务战略转型及科技能力建设,成功实现逆势回升。

财报数据显示,华兴资本总收入达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这标志着业务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此外,华兴资本已完成所有外部债务清偿,现金储备充裕,为未来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稳固的资金保障。

2024年作为华兴内部公认的“2.0时代”元年,该财报的信息也预示着华兴已迎来破局创新的新阶段。

据财报显示,华兴资本当前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大业务板块:投资管理、投资银行及华兴证券。

投资管理业务成为增长的核心动力,全年收入达3.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占集团总收入的38%。该业务板块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净利润达0.12亿元。

投资银行业务同样呈现复苏态势,收入增长16.8%至2.24亿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大幅收窄49.7%。增长主要得益于顾问服务和股票承销业务,二者分别增长13.8%和224.2%。

华兴证券业务全年收入2.4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30%。公司积极推动多个硬科技领域的重点项目,包括完成万辰生物定增、金凤凰新三板挂牌、加特兰与昆仑芯私募股权融资等。

2024 年,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延续前两年的下行趋势,市场交易数量及金额持续处于历史低位,创近十年新低。受此影响,私募融资顾问市场同步陷入低迷,A 股 IPO 募资规模亦降至近十年最低水平。

在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华兴资本为何实现逆袭?

占领高地:科技+产业

投行业务是华兴起家的重要业务线,但华兴并不满足于将自己定位于“投行龙头”的形象,因此主动推动内部转型,通过私募和证券双轮发力,打造“资管+投行”双轮驱动动力,更全面和深入地服务中国创业企业。今年这份财报中,华兴传承其“1.0时代”立于科技前沿的特色依旧鲜明。

从投行交易来看,在AGI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并基于此树立了行业领先的FA标签。财报中显示,当前投行业务从大模型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逐步拓展至“AI+”等应用层面,已帮助智谱AI、生数科技、硅基流动、奥创光年、明新数智等多家公司在2024年内完成多轮融资。

此外,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先进制造等领域,也陆续完成了星动纪元、星海图、傅利叶、星尘智能、沃兰特等多个明星项目。

在港美股IPO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华兴资本拓展了多元化资本市场产品,协助客户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上市或融资,其中港美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两倍。

财报显示,华兴资本作为联席保荐人完成了速腾聚创港股IPO项目,这也成为华兴投资与投行协同合作的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并购业务与投行业务齐头并进。2025年开年成功完成SaaS行业首笔并购——北森收购酷学院及颇受市场关注的蚂蚁收购好大夫在线项目。

受产业变革和退出困难等因素叠加影响,一级市场的交易模式日益复杂,曾经单一的市场化股权融资模式也面临更多压力。

彼时,华兴资本作为全生命周期和全牌照的金融服务机构,优势尽显。在日常帮助科创企业融资时,可以根据客户的状态和需求,灵活设计定制化、多元化的融资方案,在股权和债权、股份和资产、一级和二级、境内和境外等不同维度给企业提供更多选择,最终通过非常个性化的非标解决方案,为不同阶段和诉求的企业提供帮助。

在产业方面,华兴与国资保持密切合作。上海推出了两支500亿级基金——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与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华兴资本积极参与并与这两支基金展开深入合作。王力行表示:“我们投行业务拥有非常丰富的项目资源,希望能够助力上海高端制造业及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在,华兴资本被授予“上海十大优秀全球招商合作伙伴”荣誉称号,为其过往积极助力上海市招商引资、重点产业发展的工作成绩予以认可。

2.0时代:人才体系

在2.0时代,华兴资本构建了一整套“组合拳”式的人才识别与挖掘机制,旨在发现并支持优秀的科技创新企业。

2015年,包凡在内部提出“去包凡化”的主张,他在一次总结会上曾说:“没有包凡,华兴就没有过去;但只有包凡,华兴就没有未来。”这一观点深刻反映了华兴对自我革新的追求。

从企业运作与团队建设来看。首先,团队始终强调对市场敏感度,员工需要从技术前沿发展、国家政策导向等多个维度进行行业聚焦。一方面,深入覆盖国内涌现的优秀企业;另一方面,时刻关注国内外行业动态,把握未来更具前景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

其次,坚持“量变引发质变”的理念,公司保持高质量、大数量的拜访记录,确保对高潜力企业的持续跟进。同时,与众多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并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与中科院和其下属投资平台达成战略合作。

例如,4月专门举办了一场产学研论坛,众多一线高校和创投机构受邀出席并进行了深度交流探讨,帮助团队第一时间把握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和创业动态。

从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来看,华兴资本不仅外部引进了3位高端人才助力新兴业务方向,同时,建立FA业务合伙人机制,内部晋升4位业务合伙人,分别是何牧、秦川、乔英伦、徐锟。

何牧负责并购与战略融资业务,重点关注合并、收购、战略融资、投资者资产整合与退出、买断、集团资产分拆、私有化、SPAC等各类交易。他主导了北森收购酷学院、好大夫在线战略并购以及光年之外收购等多个案例。

秦川于2015年通过校园招聘加入华兴,专注于AGI和企业服务等前沿领域,参与了智谱AI与北森等项目的交易;乔英伦则于2012年加入华兴,深耕AI与消费领域,曾主导星海图、生数科技等项目;徐锟自2015年加入后,聚焦低空经济和机器人领域,将前沿科技、行业应用与资本力量深度融合,精准捕捉到沃兰特、明心数科、震坤行等多个“行业首个”标杆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现任CEO王力行在内,秦川、乔英伦等都是华兴内部培养的“CR Baby”计划标杆人物。从这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华兴资本不仅为长期工作并取得成绩的投资人提供了上升通道,也在合伙人名额有限的市场环境中充分体现了对人才的珍视。

2024年是华兴资本深度战略调整的首年。通过聚焦科技赋能、重组业务矩阵、重塑组织效能三大战略支点,在财务健康度、客户质量及创新储备等维度构建了可持续发展基础。当前,投资银行业务在创新经济赛道的领先优势、投资管理业务的盈利模式突破,以及华兴证券多元化业务矩阵的协同效应,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华兴资本董事长许彦清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科技 + 产业” 主线,深化AGI与具身智能领域布局,拓展并购及跨境业务。在稳固华兴现有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Web3.0和加密货币资产领域,以引领创新科技领域的发展。同时,持续强化投后管理与风险控制,提升资产运营效率。集团将以稳健的财务结构、创新的业务模式和专业的服务能力,把握市场机遇,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郭虹妘,编辑|陶天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