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刀97
题记:昨天写了丁惠民。他是知青著名人物,更多的人不可能著名,且都老了。年轻时活豪气,老了活尊严。我对尊严的标准只有一个:看他敢不敢用钱。不要说你没钱拿啥花,我作过调查,重庆支边青年退休金基本3500起花,有40年以上工龄的老崽儿们,至少5000起花,公务员、教师、医生、事业编、军人等,没有一万三,也有七八千,比一线年轻人高出许多,对吗?我觉得,原云南勐腊6团的很多知青对花钱想得通透,前天6团战友陈凤菊过大生,办了十几桌,唯一要求是“不准送礼”;再早,6团李剑秋过大生,要求更绝:“送钱你就不要来!”认清一个人,看透一件事,敢不敢花钱对老知青来说,是考验智慧和愚蠢的唯一标准。其他,都扯JB蛋。
70年代马哥路经昆明西山龙门
我认识的云南知青中,重庆三中(现南开中学)去勐腊6团的马哥,是最舍得花钱的一个。
马哥,马小平,和我一样,胖子。
马哥用钱,多用在朋友身上。就在前天,我们去杨家坪赴另一个战友陈凤菊的生日宴。喧闹的开场前,马哥把我叫去一边,说:
刀哥,我5月份过生,准备提前到4月底办,拟请大学青春自助会的同学嗨一顿,不大办,就一桌,准备了2瓶茅台,2瓶20年的拉菲。请你通知一下。
拐拐,光酒钱就一两万了,不算菜。
他又说,请你给同学们说好哈,不准送礼,不准送钱,我坚决不收!
马哥是老板吗?不是。是土豪吗?不是。
他就一个中学退休的普通干部。从16岁支边到60岁退休,44年工龄,退休金几大千。业余炒股20多年,紧盯经济动向,敏锐判断得失,也输过、也赔过,但总体是100个人中间能赢的那一个。
他炒股有独到眼光和心得。每到年底聚会,我俩坐一块,他会打开手机给我看他股市赢余。那数字,不方便说,我只能唉哟一声,这些年若兑成真金白银,早已是百万富翁了。
有些人总觉得一百万还少。这叫人心不足。人的烦恼,就从心不足开始。如贪官。
马哥却是满足的,更懂得有钱赶紧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道理。
我们去酉阳、去成都街子古镇及平时聚会时,他都要带上2瓶五粮液。他的口头禅是,“好酒,就要给朋友喝!”
疫情后这三年,已经不下喝了他十多瓶五粮液或茅台了。也吃过他人均500起花的大餐。
老实说,我在商业局当秘书和在重庆晚报当部门主任,也没敢点这样的餐。他却是私人请。
每聚前,他都问,“刀哥,要不,我干脆带茅台来算了”。
我赶紧劝阻说,马哥,太高了,太高了,用不着,用不着。
虽说,如今茅台并非谁的专利,老百姓也喝得起,但马哥的钱也不是大水冲来的。
但他舍得,把情义放在第一位。
而对方,必须是他认为值得付出的人。
如他认可的上海知青邱志斌、王勇等每次到重庆,马哥都是高规格接待。
同理,他去上海,对方也热情接待。
感情,是对等的。没有谁恩赐谁,也没有谁怜悯谁。活到这把岁数了,还有什么看不懂呢?除非故作愚蠢或本身就蠢。
在云南兵团6团19营,马哥也曾九死一生。
19营位于中缅边境深山里。17岁的马哥砍竹子。那竹子几百年安静生长着,“大的有水桶粗,小的也有大碗粗。恼火在于,竹林之间枝桠纠缠着,砍断一根它根本不倒,得砍倒一片才行!”
个中,有两大危险。
一是,当你砍断一根再砍另一根时,竹子可能承受不了重力会突然断裂弹起,那力量,足可把一头牯牛的肚子弹个稀烂,人若躲闪不及,惨。
二是怕马蜂。马哥有一次遇上了。正砍着,突听头顶嗡嗡响,一抬头,天,是个比篮球还大的马蜂窝。
马哥赶紧卧倒,用衣物遮头。
马蜂像直升机群嗡嗡而下,绕着,哼哼着,终于飞走了。
马哥是听了老农垦的告诫,没跑,不然,他17岁的青春,很可能就交待在中缅边境了!
那叫七里蜂,毒性大,可追人七里,你能跑过它?景洪东风2团,就有女知青被马蜂叮死。
这是50年前的事了。
5年前,马哥先后患两种癌。换个人,吓都吓死了。马哥以乐观、顺达的心情对待疾病,积极治疗,度过了危险期。
至今,痊愈;至今,每次聚会,都能听到他开朗大笑。
笑声在空气中颤动,常常惹得我也情不自禁跟他大笑。心子把把都爽了。
马哥讨的上海老婆,有个身材高挑漂亮的聪明女儿。女儿约20年前毕业于成都电子科大,现任某移动公司高层技术骨干,参与过国家级科研项目。
我发现,很多支边青年的儿女,都很有出息。难不成是冥冥中,他们知道父母当年的艰难不易,才异常发奋,成为才俊?
这叫上天在某一块亏欠了你,会在另一块给你补回来。
相信命运终有轮回,这正是你努力生活的勇气。
也相信死之前钱用不完,必须活得通透。
当年去云南支边有24000重庆人,其中60%是小崽儿,约14400人。
重庆三中,有600余人去云南支边
50多年后的今天,估计老崽儿已死三四千人。
马哥给我的这张照片中,五已死二。
马哥是纪念册编撰者这一
很多年后重返云南,知青们都哭了
马哥的大气源于他早已活得通透:赶紧把钱用出去,既丰富了自己,滋润了朋友,也为繁荣经济作出微薄贡献,再说,老都老了,还抠抠索索干啥?
老头,有钱赶紧用!
这是马哥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