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7.9级地震发生后,中国迅速启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制,派遣多支救援队伍并协调多方力量参与救灾。
截至3月29日晚,已造成至少1644人死亡、3408人受伤、139人失踪,灾情严重。
再加上当地安全局势不稳定,缅甸政府军与民地武势力交叠,救援物资可能成为争夺目标。还有,震区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薄弱,仅靠简易公路通行,物资运输和人员转移也不容易。再者,灾区气温超35℃,且震后霍乱
等疫情风险升高,救援队需要提前接种疫苗等做好各种应对准备。
中国国际救援队此次出征队伍包括地震专家、结构工程师、搜救队员、医疗队员及搜救犬分队,配备生命探测仪、破拆设备及野战医院系统,可独立开展震区两个方向72小时高强度救援行动。
在此之前,云南救援医疗队于地震发生18小时后(3月29日7时)抵达仰光,成为最早进入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伍。
携带的便携式野战医院系统在曼德勒省搭建起首个临时医疗点,24小时内完成67台外科手术,其中包括3例断肢再植。
说到这里吗,我们不得不聊聊便携式野战医院系统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真的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吗?
便携式野战医院系统
便携式野战医院系统是一种高度机动、可快速部署的医疗设施,旨在为战场、灾难现场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援。
组成与功能
模块化结构: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组成,包括手术、急救、临床检验、X线诊断等功能。
快速部署: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搭建,如沈阳联勤保障中心的新型充气式帐篷医院系统可在28分钟内搭建完成。
环境适应性强:具备良好的温控效果和密封性,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运行。
设备与技术
先进医疗设备:配备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等专业设备,满足不同伤病员的诊疗需求。
信息化支持:采用电子伤票系统,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和远程会诊等功能。
机动性与扩展性
多样化运输:可用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等多种方式运输。
灵活组合:可根据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适应不同规模的医疗任务。
在2023年8月,某新型野战帐篷医院系统在辽北某训练场投入使用,现代化医疗设备成体系配置,实现了方舱化布设一体化展开、规模化配置。
野战帐篷医院分为:分诊组、救治组等,各组室的医护人员,在战位做好“伤员”收治准备。
各类型伤员,被分别送到不同组室救治。同时,医护人员将每名“伤员”的伤情快速录入电子伤票系统,确保救治流程实现动态可查,提高救治效率和准确性。
13个完善的功能模块
能同步诊疗近百名不同伤病员
这个野战帐篷医院
有13个完善的功能模块
通过模块化编组
能够随时转换
承担不同类型卫勤保障任务
新配备了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等
专业救治设备
能满足近百名不同伤病员患者的
同步诊疗需求
该野战帐篷医院不仅功能强大
而且细节满满
为伤病员单独开设的
洗漱帐篷
设备水温可以冷热调节
而依托帐篷医院良好的密封性
和功能强大的空气循环系统
帐篷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5℃
更加有利于伤病员的康复
此外,这个野战帐篷医院
还兼顾医技保障和指挥链路等要素
相较以往的网架式帐篷和充气医疗帐篷
功能更加完备
收治数量增加
救治效率也大大提高
利用这套医院系统
不仅可以开展
野战条件下的伤病员救治
也可根据需要
遂行支援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应急救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