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有一座堪称“世界最高”的中原大佛,这座佛的建成花费了108公斤黄金、3300吨铜、15000吨钢材、208米的高度……
历时五年才得以竣工,2008年,中原大佛开光,108位高僧齐聚,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可如今这座曾耗资12亿建造的世界最高立佛,却连水费都交不起,从香火鼎盛到门可罗雀,中原大佛究竟经历了什么?
“中原大佛”的建成
提出建造这座大佛的人是来自河南的李留法,他从贫困的农村走出来,坐到; 天瑞水泥公司的董事长。
在李留法看来他的成功是的到了佛祖的庇佑,所以他一直想为佛教做些事情,当释延佛的宏大愿望与李留法的信仰和商业目标碰撞在一起,中原大佛的故事就拉开了序幕。
李留法非常慷慨,承诺投资12亿元建造这尊世界瞩目的佛像,这件事当时引起很大反响,佛泉寺也因此名声大噪。
人们纷纷谈论,既有赞扬他虔诚的,也有质疑他动机的,李留法认为,建造大佛既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也是弘扬佛法、为中华祈福的善举。
同时他还发现,这座地标建筑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能为天瑞集团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李留法高价聘请著名工艺师林胜标进行设计,并组建专业团队负责项目实施。
他们花费数年时间进行选址、勘测地质,最终选定在风景优美的鲁山县佛泉寺后尧山半山腰。这个地方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大佛的地基工程耗时两年,使用了大量钢筋水泥,目的是为了保证它能承受自身庞大的重量和抵抗自然环境的侵蚀。
为了建造这座可以流传后世的佛像,李留法投入了巨额资金,光是用于佛像表面镀金的黄金就消耗了108公斤,力求达到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
此外,还动用了3300吨铜材和超过15000吨的特殊钢材,确保大佛的坚固和耐久,使其能够经历千年风雨而不倒。
面积达11300平方米的佛像表面,是由13300块铜板经过精密焊接而成的,其制作工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
大佛整体高度达到208米,其中莲花座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须弥座高55米,佛像本身的净身高则为108米,相当于一座30层楼的高度。
如果一个普通人站在大佛的脚下,即使将手臂伸直,也无法触摸到大佛的脚趾。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2008.9.20——中原释迦大佛文化旅游区及鲁山大佛简介
万人空巷的佛教盛事
2008年9月29日,中原大佛完成了建设并举行开光仪式。来自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108位高僧聚集在佛泉寺,共同参与见证了这个重要时刻。
开光典礼十分庄重肃穆,颂经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观看。
当时盛况空前,几乎所有人都赶来目睹这一景象,中原大佛一下子成为佛教界的大事,也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旅游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景区为了招揽游客,对外宣传两年内可以免费游玩。这个政策果然奏效,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大量游客,大家纷纷点赞。
不过,免费开放并没有持续太久,景区很快就改变了之前的承诺,这个转变让许多人感到失望。
这种做法让之前积攒的好口碑大打折扣,对景区未来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商业化的侵蚀,从辉煌到落寞
受到利益诱惑,李留法逐渐不再像最初那样坚持信仰,而是更看重商业上的回报,也许在他看来,信仰和商业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们可以互相促进,相互利用。
为了避免政策上的麻烦,他最初以“墨子铜像工程”的名义进行申请,还和佛泉寺达成了合作,以便从项目运营中获取利润,这些都体现了他很强的商业意识和长远的规划。
大佛建成后,很快就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李留法也因此出了名,还进入了胡润全球富豪榜。
但是,随着大佛的建成,他的商业欲望也越来越大。他可能觉得,自己投入了这么多钱,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收益。
后来,景区门票开始涨价,从最初的66元一下子涨到199元,不仅这样,景区里面还增加了很多收费项目,想坐电瓶车、买东西、摸佛像,甚至是烧香祈福,都要另外给钱。
这种浓厚的商业气息,让游客觉得很不舒服,感觉像到了吵闹的市场,完全忘记了佛教清静无为的教义。
这种过度商业化的做法,不光损害了中原大佛的形象,也让游客很失望,大家来这里是想体验佛教文化的吸引力,寻找心灵的平静,不是想被人当成“冤大头”。
票价太贵,商业气息又太浓,游客不买账了,纷纷选择其他地方游玩,结果就是中原大佛的游客数量大幅下降,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热闹景象。
因为游客少了,景区的收入也跟着大减,甚至连维持大佛日常维护的基本费用都难以承担,出现了交不起水费的困境。
曾经金碧辉煌的中原大佛也因为缺少维护,显得灰蒙蒙的,黯淡无光,让人感到惋惜。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李留法降低了门票价格,调整到120元,还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
但这一切都来得太迟了,游客们已经不再相信他,失去的信任很难重新建立起来。
之前不好的印象太深刻,即使现在做出改变,也难以弥补,所以无论他做什么,游客们都不买账了,生意很难再好起来。
信息来源:大河网20211.2.12——中原大佛景区昨起收费曾承诺免票至2012年
结语
相信李留法最初的设想和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是他并没有平衡好美好的愿望和贪婪的界限,最终被商业利益影响,导致项目没有达到预期。
中原大佛的未来充满未知,它能否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重现往日的光辉,需要思考景区如何运营。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信仰、商业和人性,这尊矗立在中原大地的巨大佛像,到底是人们信仰的象征,还是被用来赚钱的工具?
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佛教文化,还有人性的善良与丑恶,以及时代的进步与变化,它未来的命运会是怎样,我们拭目以待。